论五行学说起源、发展和演变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9期 颜隆;贺娟; 下载(1316)被引(14)


相关文章推荐
- 合理·缺陷·弥补:基于隐喻...
- 中医五行学说具有隐喻性特征。从隐喻映射角度分析,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结合虽是实践的抉择,但取象比类发挥了描述性优势,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传承,同时受实体本位思维和过度隐喻...[详细]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11期
- 五行学说的价值探讨
- 五行学说是在科学方法缺乏、技术落后的背景下形成的理论,五行学说将世间万物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通过类比的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五行生克关系模型使人们对事物间关...[详细]
- 《四川中医》2017年04期
- 黑色美味 最宜冬食
- 冬日漫漫,寒风凛冽,餐桌之上少不了进补食品。也许有人会问,什么食品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对人体有益?根据中医学"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点,在冬天,就吃而言,最能发挥保健功效...[详细]
-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年12期
- 五行学说 真的能指导治病吗
- 五行学说在中医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要知道怎么应用五行学说,先要搞清楚一个名词——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详细]
- 《家庭中医药》2017年04期
- 五行学说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
- 五行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医理论运用五行生克关系对应人体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研究其间关系,有利于人们追本溯源,顺应规律,科学健康地生活。[详细]
- 《现代养生》2017年08期
- 五德养性益五脏
- 仁者寿。何谓"德"?老子认为,德的本意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性"乃是人的本质和秉性。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行称为五德,医家则将金、木、水、火...[详细]
- 《祝你幸福(上旬刊)》2017年10期
- 新五行学说内涵再探
- 新五行学说在传统五行学说基础上,根据中医"法象原理",结合脏腑解剖结构相对位置和生理功能,遵循五方、六气等自然规律,创新地运用以"常"、"变"为纲、以"生"、"克"为目,对五...[详细]
- 《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05期
- 中医五行学说属性与本质探析
- 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把五行看作5种基本元素,这是从西方近代科学构成论的角度来看中医五行的本质。文中以如何看待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追本溯源,从其源流和《黄帝内经》对五行学...[详细]
- 《中医研究》2014年02期
- 对《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 传统教材中对五行和五行学说的解释围绕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认为五行是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并且由五种物质之间...[详细]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 五行学说的流变
- 通过分析古代儒家、道家、中医文献中对五行的阐述和解释,论述了五行在古人观念里的真正含义,总结了儒家五行学说、道家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家五行学说的...[详细]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进展
-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中医...[详细]
- 《中医研究》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