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脉、跷脉病辨证论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汤立新,郑斌 下载(226)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湿入维脉”理论探讨
- 维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着调和阴阳,维系阴阳诸脉的作用。本研究从湿入维脉的角度,分析了高湿环境下湿邪侵入维脉所致的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希望能为奇经八脉及湿病的中医辨证...[详细]
- 《西南国防医药》2013年03期
- 八维脉法刍议
- 有关脉象的分类方法,古今医家均有研究。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难经》以浮、沉、长、短、滑、涩为纲;徐灵胎《洄溪脉学》以浮、沉、迟、...[详细]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韩冰教授从维脉论治绝经前后...
-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的一系列不适证候。韩冰教授善用奇经八脉理论,在补益肾气,滋阴扶阳的基础上重视维脉作用,阳维病者重视调和营卫,燮...[详细]
- 《天津中医药》2016年12期
- 维脉在妇科疾病中的指导应用
- 本文通过查找古代有关维脉的论述,研究维脉病机特点及维脉药考,归纳总结古今医家的经验,阐述维脉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详细]
- 《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22期
- 补任通维治疗胃脘痛案例
- 临床上,应用理气和胃、健脾温中、滋养胃阴、化瘀通络等方法治疗胃脘痛不能取效时,而采用清代医家吴鞠通的补任通维法可获显效。中医理论认为,任脉主一身之阴,维脉有阴阳之分...[详细]
- 《中国农村医学》1993年11期
- 奇经经穴按揉配合下肢运动治...
- 目的观察奇经经穴按揉配合下肢运动治疗足跟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下肢运动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接受奇...[详细]
- 《光明中医》2017年02期
- 中医对湿入奇经八脉的研究进...
- 湿邪作为六淫之一,是中医学常提及的致病因素。而临床上常常把病邪与脏腑联系,而忽略了外邪侵入脏腑的过程与通道。本文正是介绍从湿邪侵袭任脉、督脉、带脉、冲脉、跷脉以及...[详细]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68期
- 对维脉病候的探讨
- 维脉的功能是"维络"阴阳诸经,"溢蓄"全身气血,使阴阳能"自相维";异常时则"阴阳不能自相维",表现为"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的表证或里证[1]。本文根据维脉的交会穴主...[详细]
- 《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06期
- 论中医脊髓和骨髓经络
- 通过对带脉、维脉的考证 ,结合中、西医对脊髓、骨髓的认识 ,推导出带脉为脊髓的经络 ,维脉为骨髓的经络 ,由此而提出中枢经络和周围经络的概念 ,并阐明确定髓的经络的意义[详细]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08期
- 薰脐法治妇科病
- 脐,名神阙,又名气舍、维会,因位于脐窝正中,又称脐中。神阙穴属任脉经。任脉和督脉相表里,有总领诸经气血的作用,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详细]
- 《新中医》1986年01期
- 奇经理论的临床运用
- 奇经八脉分布于人体前后左右,参互在十二经之间.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督脉行于背部正中线,上通于脑,在内络肾贯心.任脉行于胸腹正中线,循面入目.冲脉与肾经并行,上络唇...[详细]
- 《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