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吟唱中悟出诗歌的精髓——《蒹葭》教学案例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年10期 杨利 下载(272)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始于爱情 走向永恒——《蒹...
-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是人教版教材很长时间都在编选的篇目。人教版教材中《,诗经·蒹葭》出现在八年级下册。就本人教学这一篇目的经验而言,我深深地感觉到其...[详细]
- 《初中生写作》2022年Z1期
- 《蒹葭》探析
- 《蒹葭》以特有的“河流”为背景,以特定的“蒹葭”为典型景物,展现了追寻者不畏艰难,奋力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文化内涵,其以独特的朦胧色彩,留给读者太多的不确定性,...[详细]
- 《中学课程资源》2022年09期
- 在“对话”中让“生本”阅读...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蒹葭》:"《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蒹葭》中的意象和情感都饱含美感。这种美感的传达不能仅依靠教...[详细]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04期
- 声情相应解《蒹葭》
- 历经千年字音演变,普通话的发音特点与上古音已存在差异,但汉字语音的表意功能并未完全泯灭。读诗之韵,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发现汉字字音传情达义的重要作用。如从韵母的发音部...[详细]
- 《名作欣赏》2020年21期
- 跟着《蒹葭》学写美文
- 《蒹葭》可以说是《诗经》里最美的一篇,景物美、人物美、故事美、结局美、寓意美,对后世描写神秘、美人有极大的影响,如曹植的《洛神赋》。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读出它的美,也...[详细]
- 《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Z2期
- 《蒹葭》教学实录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朦胧的爱情诗,首先,大家先自由朗读这首诗。(生不由自主地齐声朗读)师:好,显然大家对"自由"这两个字已经...[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29期
- 《蒹葭》教学设计
- 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详细]
-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08期
- “伊人”究竟是谁?——《蒹...
-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努力彰显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金钥匙。《蒹葭》中,让抒情主人公刻骨铭心的"伊人"究竟是谁呢?这个问题是撬动个性化解读的...[详细]
- 《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17期
- 《蒹葭》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1.体会《诗经》的特点及影响。(重点)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难点)【教学流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提起诗歌,我...[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05期
- 这位姑娘,左边有点酸,右边有...
- 一切美好的诗歌,都是带有强大的联想意境的。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这种联想张力之甚,更是让人陶醉。比如《蒹葭》一诗,那种"在水一方"的意境联想,美出了一种极致,美出...[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05期
- 察心灵之微妙 体画面之朦胧...
- 《蒹葭》之美,意蕴只占其一。作为民谣,其吟诵之韵或更重于诗文之意。我们在欣赏《蒹葭》时,意蕴只是其一,切不可忽视音律中的情致。此外,《蒹葭》全诗文字多与"水""草"有关...[详细]
-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