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黄帝内经》的系统生物学思...
- 通过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的长期观察,形成了系统生物学思想的雏形。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的形体与精神具有统一性。人与自然...[详细]
- 《中医杂志》2013年03期
- 自拟止痒汤为主治疗过敏性结...
-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组常见的眼表过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约为20%[1]。在我国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12~55岁人群患病比例占85.6%,症状体征以眼痒、眼部充血为主[2]。近年来,随着自...[详细]
- 《浙江中医杂志》2014年01期
- 秋季养生
- 秋季三个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季节。初秋,由于盛夏暑气未消,秋阳肆虐,气候仍然温度较高,加上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详细]
- 《民族大家庭》2004年05期
- 秋季养生
-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季节。初秋,由于盛夏暑气未消,秋阳肆虐,气温仍然较高,加上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详细]
- 《保健医苑》2006年09期
- 秋季养生重“五防”
-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详细]
- 《养生月刊》2016年09期
- 秋季养生黄金时
-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详细]
- 《今日科技》2009年09期
- 四季变化与养生
- 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这个星球上,人们的生活与大气状态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气、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重视天气、气候的变化,...[详细]
- 《金秋科苑》2000年12期
- 调摄形神在于春
- 古往今来,春天一直是人们赞美的季节。春的美好在于她的勃勃生机。中医认为,从立春到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诸节气在总体上都具有地气上升、万物苏醒、生机盎然的特...[详细]
- 《祝您健康》2001年03期
- 秋季养生 以和为贵 健康科...
-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详细]
- 《今日科技》2007年09期
- 中医心理卫生思想中的治未病...
- 在医学实践中,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仅仅指导着临床对于躯体疾病的预防,在中医心理卫生思想中,也渗透着治未病的理念。该文从提倡心理卫生、加强自我调节以预防疾病,"四气调神...[详细]
-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 看人喝茶
- 中医划分的9种体质中国人饮茶有着悠久的传统,自然也总结出了一套饮茶养生的方法,那就是辨体质选茶饮,这也是茶道养生的基本功之一。茶尽管主产地都在我国的南方,但是因地区...[详细]
- 《茶博览》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