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探讨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张旭 下载(125)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西汉《楚辞》传播接受的途径...
- 西汉《楚辞》传播接受活动自高帝始至武帝极盛,后期在宣帝喜好以及扬雄、刘向等赋家的努力下,仍不绝如缕,持续于有汉一朝。其传播接受活动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统治集团好尚,...[详细]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06期
- 昭君事迹传播中的误读
- 作为术语的"误读"一词,见于比较文学,指文学作品跨民族、跨国家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增减、扩缩、变异乃至价值取向。对历史的误读也是传播过程的普遍现象。本文考察的是西汉王昭...[详细]
- 《语文学刊》2017年04期
- 传播方式的改变与唐宋词的演...
- 唐宋词的传播文本主要有三种,即唱本、写本和刻本,它们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唐五代北宋前期的"乐人之词",是以声音传播为主;北宋中、后期的"诗人之词",是以文字传播为...[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 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
-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可归结为三大类:1)直接目的——抒发情感;2)现实目的——表达思想;3)功利目的——谋求生存。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可归结为两大类:1)语言传播方式;...[详细]
- 《品牌(下半月)》2013年Z2期
- 论先秦时代的文学传播活动
- 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先秦文学交往活动存在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两种形态。口语传播具有直接性、即时性、具体性,通过仪式传承方式积累精神财富。文字命名比口语命名更...[详细]
- 《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 古代民谣作为舆论的特点分析
- "谣"、"歌谣"以及"民谣"传播似乎是"谣"与生俱来的特点,从古至今在民间人们口口相传或者是文字传播的轶事传承可以叫作"谣"。关于"谣"的描述在《诗经·魏风·园有桃》中有"心...[详细]
- 《青年记者》2009年24期
- 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
-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详细]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教育 信息 生存
- 教育,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因为它是信息的承载者,与生存有关。从渔猎时代的口耳相传、农业时代的文字传播,到工业时代系统的学校教学,教育一直在担负着继承、传递人类...[详细]
- 《软件工程师》2001年07期
- 传播方式的变迁与苏轼的“以...
- 苏轼以前及其同时代的词人,都以词作合于歌唱为准,苏轼词作中也有一些作于歌舞饮宴场合,为应酬而交付歌女歌唱。离开歌舞环境,词作传播方式由歌舞传播而变成文字阅读,创作目...[详细]
-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 论汉代谣谚文化的传播特点
- 谣谚虽多被看作民间通俗文化,但其艺术属性并没有严格的阶级之分。汉代谣谚文化较为兴盛,其创作或传播亦没有严格的阶级界限,同阶级并各阶级间都有流传。汉代谣谚文化除主要...[详细]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
- 秦汉俗赋的传播媒介与渠道及...
- 俗赋的传播方式大致有两种,即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先秦时期,民间俗赋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媒介并辅以各种非语言因素进行传播。文字应用逐渐普及和印刷术发明之后,文字作为主要...[详细]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