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学人之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宁夏江; 下载(130)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对“宋无诗”论关于“以文为...
- "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是明代"宋无诗"论者否定宋诗的重要依据。围绕着这一指控,明代诗坛掀起了历时近百年的讨论。在讨论中,人们对"诗"的创作原则及其社会意义,做了深入细...[详细]
- 《中国韵文学刊》2020年02期
- 人之诗[组诗]
- 心脏之诗心脏的搏动,其实是它一下一下地扇着它本来应该有的翅膀血一次次抛弃它,又一次次扑入它的怀抱,它总是原谅,抚慰然后在孤独中焚烧自己它始终在密闭的囚室中挣扎它...[详细]
- 《诗潮》2020年07期
- 人之诗(组诗)
- 脸之诗每一个名字都携带着一张脸脸的一举一动都来自名字的暗示。哪怕它装神弄鬼也是名字要求它装神弄鬼脸是让人看的一看二看三看这张脸就老了它老得自己也不想看的时候就找...[详细]
- 《芒种》2020年10期
- 论晚宋“学者之诗”与“诗人...
- 中国古典诗歌自宋代开始明确分为二途: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从诗学观念看,宋代作家提倡有思想深度的"学人之诗",而对专主情志的诗人之诗则颇多微词。尤其是南宋晚期,以江湖派...[详细]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
- 文学观照的两个维度——略论...
- 在《谈艺录》中,钱钟书提出了"诗分唐宋"的主张,将中国诗歌划分为"唐诗"与"宋诗"两个相对且并列的范畴,并指出这一分野肇始于人之"秉性"。同时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还援引了席...[详细]
- 《科学中国人》2017年02期
- 诗人之诗、才人之诗与学人之...
- 诗人之诗、才人之诗与学人之诗这三个诗学批评概念的提出源自对诗歌进行文学类型的分析。这三个概念在清代诗学批评话语中的确立与其理论内涵的被不断揭示,以及有关诗学批评...[详细]
- 《文学遗产》2015年01期
- 当代“学人之诗”学术研讨会...
- 2013年11月23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诗歌》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当代‘学人之诗’学术研讨会"华中师范大学文...[详细]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03期
- 唐宋之际“学人之诗”的传承...
- 从晚唐五代到宋初百年,"学人之诗"的创作成绩斐然。其创作主体为各时期引领风骚的文坛精英,具有富赡博雅、精严从容的群体特质。以才学为诗的艺术探索经历了一个由自然发挥到...[详细]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
- 钱锺书论“学人之诗”与玄学...
- 钱锺书谈论中国古典诗文之时,多联系西方文学,尤其是讨论"学人之诗"时与之并提比较多的是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从物象与理趣、诗歌风格、修辞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比照分析。"学人之...[详细]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论晚清“新版”学人之诗
-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是指是晚清以来受海外异质文化影响的一批"新式"学人创作的诗歌,他们把西方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风土名物以及"新"事物、"新"现象引入诗歌创作之中,开创...[详细]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论郑珍的“学人之诗”
-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详细]
- 《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