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形象演变的原因与意义探究——以《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见龙卸甲》为蓝本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刘熹桁; 下载(611)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
- 历史记载下的刘备可谓是一个极端化的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历史发展中不可多得的"明君",也有人认为他是乱世之下兴起的"枭雄"。但是在文学作品之中,对于刘备这一形象却是有不...[详细]
- 《参花(上)》2015年02期
- 《三国志》校诂拾零(续)
- Aiming at the textual comprehending of SANGUOZHI,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1)propose consultation to the Zhong Hua Shu Ju edition,which collated ...[详细]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4期
- 《三国志》双音词研究
- 《三国志》双音词研究唐子恒〔关键词〕三国志双音词研究〔作者简介〕唐子恒,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邮码:250100。《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一生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三...[详细]
- 《文史哲》1998年01期
- 略论《三国志》的得与失
- 《三国志》以其叙事简洁、条理清晰、品评人物允当面受到世人的赞誉。可是,由于作者陈寿屈于王权的压力,记事曲笔,袒护曹魏,使书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对以往全面肯...[详细]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三国志》新衡
- 《三国志》新衡李耀仙魏晋之际,记三国史事的官私著作多达十余种①,自陈寿《三国志》出,余书相继亡佚,惟此书独传。历代治《三国志》者瓣香不绝,著述既多,评论亦殊,众...[详细]
- 《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01期
- 《三国志》裴注说略
- 《三国志》裴松之注,历来被人称许,认为读《三国志》而不读裴注,犹若行百里而半九十。然诸家议论亦未尽然。宋人叶适说:“陈寿笔高处逼司马迁;方之班固,但少文义缘饰尔,要终...[详细]
-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
- 试论《三国志》的曲笔与直笔
- 《三国志》书法,历代评论颇多,或曰直笔实录,或曰曲笔迥护。本文谈谈个人看法。一、关于《三国志》的曲笔在这一问题上,唐代刘知几有较多议论: 至若与夺乖宜,是非失中,如……...[详细]
-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
- 小说《三国志》之精髓与主题...
- 小说《三国志》描写汉末三国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总结了各集团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突出强调了争取人心、延揽人才、重视谋略的重要性。其思想内容丰厚,反映了向...[详细]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
- 释《三国志》的“□心”
- 魏晋时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大变动的时期。文章选取魏晋时期《三国志》中有关“心”的词语 ,将一些辞书未收 ,或虽收入而释义不全的词作解释 ,试图为阅读古书和辞书编纂提...[详细]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
- 缪钺先生与《三国志》的整理...
- 西晋史学名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传世文献之一,向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共为纪传体史书的冠冕。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详细]
- 《文献》1998年03期
- 《三国志》札记之一
- 曹、孙是双姻亲曹魏和孙吴各举刀枪,在战场上拼拼抢抢,厮杀了几十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个不共戴天的仇敌,原先还是“亲家”,并且这种“亲家”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详细]
- 《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