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幽默理论的文化学探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柳传堆; 下载(266)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探赜索隐 钩沉致远—─喜读...
- 探赜索隐钩沉致远—喜读《离骚探赜》有感□李华张来芳先生的《离骚探赜》一书,于1997年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学术界的一件鼓舞人心的喜事,也是楚辞学...[详细]
- 《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 “死囚归来”探赜
- “死囚归来”探赜李永忠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将390名判了死刑的囚犯放回家,并与之约定明年秋季自行到京城引颈就戮。"及期,囚皆朝堂,无...[详细]
- 《前线》1996年02期
- 范仲淹知邓州时心态探赜
- 范仲淹1046年到达邓州任所,1049年正月调往杭州。三年中,他在邓州创作了70余篇诗文。在他的诗文中,流露出他的三种心态:忠君怜民;重教惜才;旷达洒脱,平和自然。[详细]
-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 姚鼐写作理论探赜
- 中华民族自有教育,便有语文教育;有语文教育,便有文章写作理论。文章写作理论是姚鼐文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桐城派巨擘姚鼐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与写作实践中获得...[详细]
- 《宜春学院学报》2019年10期
- 苏州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脉络探...
- 旅游文学伴随人们的旅游活动而产生,古代文人墨客的行踪是旅游文学的主要内容。同样苏州古代旅游文学与纪行、行旅紧密相连,景物描写占较大的篇幅,也有抒发羁旅之情。苏州的...[详细]
- 《名作欣赏》2020年15期
- 明清黔中文士之佛教因缘及涉...
- 明清以来贵州佛教发展出现兴盛局面,黔中文士亦与僧人广泛交游,特别是明清黔中文士读书讲学山寺及明季士大夫逃禅,体现出了明清黔中文士与佛教较深厚的因缘。综观明清时期黔...[详细]
-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03期
- 评王辉斌先生的《唐代诗人探...
- 《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一书,是著名学者王辉斌先生的近作。作为“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余三部为之前出版的《孟浩然研究》、《李白...[详细]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朱敦儒三召不起的缘由探赜
-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有名的隐逸词人,一生曾有三召不仕的经历。北宋党争留下的灰暗记忆、朱敦儒不愿被官场所囿的“麋鹿之性”、南宋初年不可作为的政治环境以及他骨子中大作为...[详细]
- 《兰台世界》2007年04期
- “诗穷而后工”原因再探赜
-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上承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说,下启李贽"发愤"说等,道出了诗人的生命遭际与诗...[详细]
- 《滁州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
- 船山历经晚明文化的解构、艺术情感论的滥觞和治统更迭的痛苦,以重开生面的勇气和文化担当,为《礼记·乐记》章句建构其音乐艺术思想。从正本清源、察其流变的维度,论证音乐...[详细]
- 《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01期
- 我国戏剧早萌晚熟原因探赜
- 传统戏剧起源早却成熟晚,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一个“司芬克斯”。张庚等认为:“我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