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例谈
《吉林教育》2019年47期 赵百玉; 下载(1)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
- 讨论法作为一种已被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其在城市小学思品课堂上的运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其在部分农村小学思品课堂上的运用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组织讨论时毫无原则,存在较多的...[详细]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 一节特殊的《品德与生活》课
-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其宗旨就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详细]
- 《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33期
- 启动分层教学,凸显学生学习...
-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当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使《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我们需要直面的课题。"教师应介入分...[详细]
- 《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08期
- 为人生打上亮堂的底色——浙...
-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一定位,意味着它不是原《思品》、《劳动》、《生活》等...[详细]
- 《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3期
- 回归生活,使课程对儿童有意...
- “生活性”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本次品德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重视。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紧紧抓住“生活性”这一思想内核来设...[详细]
- 《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05期
- 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
- 教学目标1.从父母的关爱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疼爱之情,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3....[详细]
- 《小学德育》2009年03期
- 《品德与生活》的开放教学
- 《品德与生活》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体现这一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开放。...[详细]
- 《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 如何让《品德与生活》“动”...
-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和其他实践活...[详细]
- 《贵州教育》2005年17期
-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 一、处理好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如:教学《上学歌》一课,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儿歌中的《上学歌》,并让会唱的学生唱一遍,这样增...[详细]
- 《贵州教育》2006年02期
-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
-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品行,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详细]
- 《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09期
-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校本...
- 综观小学品德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虚话多实话少;道理多情感少;知识多行动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活起来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将《品...[详细]
- 《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