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代谢与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年06期 宋松泉;刘军;黄荟;伍贤进;徐恒恒;张琪;李秀梅;梁娟 下载(1704)被引(37)


相关文章推荐
- 植物休眠的分子调控
- 本文介绍植物季节性休眠尤其是冬季休眠的诱导、建立、维持、解除以及重建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详细]
-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10期
- 关于昆虫休眠和滞育的关系之...
- 本文简要介绍描述昆虫生长发育中断现象的名词术语的由来、目前文献中常见的几个术语的含义以及作者对这些术语之间关系的理解[详细]
- 《昆虫知识》2002年02期
- 种子感光的机理及影响种子感...
- 种子的萌发或休眠均取决于萌发时种子内所建立起来的Pfr含量和Pfr/(Pr+Pfr)比值。种子内的Pfr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光中性种子在成熟时已存在适合萌发的Pfr水平 ;需光种...[详细]
- 《植物学通报》2003年02期
- 海南岛白格旱季休眠的解剖学...
-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热带落叶季雨林树种白格(Albiziaprocera)旱季休眠的特点。白格对旱季适应的主要策略是脱掉易于损失水分的大型复叶和小枝,留下具有明...[详细]
- 《热带作物学报》1997年02期
- 日照长短和高温影响马铃薯块...
- 马钤薯块茎发育后期和进入休眠时,生长促进物质活性逐步减少,生长抑制物质活性明显增加.短日照下生长的块茎,块茎中生长促进物质减少,生长抑制物质增多,并处于良好休眠状态....[详细]
- 《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多年生植物芽休眠研究进展
- 在多年生植物"生长—休眠—生长"的周期变化过程中,芽休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植物基因的综合调控,可避开外界不利条件,并在环境合适时恢复生长,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详细]
- 《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 讨论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相关概念,包括休眠、萌发、初生休眠、次生休眠、休眠种子、非休眠种子及休眠循环等;同时介绍2个影响较大的种子休眠类型的分类体系,并对休眠与萌发的调...[详细]
- 《生物学通报》2014年10期
- 成熟时间和干贮藏对两种木蓼...
- 刺木蓼(Atraphaxis spinosa)和长枝木蓼(A.virgata)为蓼科木蓼属灌木,刺木蓼1a结果2次,分别于6月份和9月份成熟,而长枝木蓼果期较长,于10—11月份成熟。对2种木蓼不同成熟时...[详细]
- 《生态学报》2010年14期
- 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
- 季节性休眠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的一种"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性生存策略的组成部分。木本植物的休眠反应首先是Ca2+作为信号物质诱导CO/FT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详细]
- 《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9期
-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
- 分别对6种植物的种子进行0cm、0.5cm、1cm、2cm、3cm、4cm、6cm、8cm、12cm九个深度的沙埋处理。结果表明:①对于所有的植物种子,0cm沙埋较浅层沙埋有较低的出苗率;②沙埋对...[详细]
- 《中国沙漠》2007年06期
- 环境因素对伞形科两种植物种...
- 种子萌发模式是植物生活史策略中的一个主要特征。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伞形科濒危植物明党参 (Changium smyrnioidesWolff)和非濒危植物峨参 (Anthriscussylvestris Hoffm.)种子...[详细]
- 《生态学报》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