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遭3000万元“天价”索赔 报社高管披露来龙去脉 富士康事件的台前幕后
《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2期 豫文;袁飞飞;崔冬旭 下载(126)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第一财经日报再陷“官司门”
- 据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引起轰动的富士康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天价索赔”案几经周折刚刚和解,因一篇涉及猎杀金钱豹问题的报道,《第一财经日报》被山西东方国际狩猎...[详细]
- 《新闻天地》2006年10期
- “富士康事件”中的媒介博弈
- 事件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6月13日英国《星期日邮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生产苹果公司主打产品iPod的富士康女工每月的工资收入仅有27英镑。两天后,《第一财经日报》C5...[详细]
- 《传媒观察》2006年10期
- 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
- 最近发生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在传媒业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也成为业界和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详细]
- 《新闻界》2006年05期
- 构建和谐的新闻传播环境——...
- 富士康案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新闻界人士普遍认为,富士康公司此举挑战了新闻职业的底线,直接威胁到记者个体的采访报道自由和人身财产安全,令记者们有人人自危之感。广东、...[详细]
- 《新闻记者》2006年10期
- 富士康案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体
- 从8月28日到9月3日,台湾富士康集团诉《第一财经日报》的“名誉侵权案”经历了从索赔3000万元再到双方“互致敬意”和“互致歉意”,历时110小时,戏剧性结局令人拍案惊奇。落...[详细]
- 《青年记者》2006年19期
- 一场3000万的诉讼游戏
- 从8月28日到9月3日,台湾富士康集团诉《第一财经日报》的“名誉侵权案”,经历了从索赔3000万元到1元,到双方握手言和、富士康撤诉的令人瞠目的戏剧性过程。事件虽已偃旗息鼓...[详细]
-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34期
- “富士康”公关危机的四大迷...
- 前些日子,陡然而起的“富士康”案又倏尔平息。“富士康”案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于2006年6月15日和22日分别刊发了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详细]
- 《新闻记者》2006年10期
- 大案速揽
-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被判组织非法期货交易近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在一起现货平台投资纠纷中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组织非法期货交易,裁...[详细]
- 《法人》2017年12期
- “富士康诉讼”与中国法治的...
- 富士康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事件(以下简称"富士康诉讼")已经成为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前不久,因不满媒体报道劳工"超时工作"问题,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鸿富...[详细]
- 《法治与社会》2006年11期
- 新理论 新观点
- 法治建设必须以手握公权者守法为前提《第一财经日报》前不久刊登社论指出,一些接二连三的事件的发生,让人感到很痛心。中国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公正、清明的法冶社会,正努力形...[详细]
- 《求知》2010年10期
- “富士康事件”的冷思考
- 不久前,“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案”在中国大地沸沸扬扬地传播着、炒作着,各方学者、新闻工作者和一般受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聊富士康,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富士康...[详细]
- 《传媒观察》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