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为中国哲学寻求出路——“重...
- 2004年3月20-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共同举办的“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中...[详细]
- 《南方论丛》2004年02期
- 从“形神之辩”到“理气之争...
- 中国古代对于"形神之辩"的论述,讨论的主要是"形"和"神"的关系问题,而范缜的"形质神用"达到了对于"形神关系"讨论的高峰。范缜之后对于"形神关系"的讨论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详细]
- 《枣庄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 从《我的『七零』印迹》看白...
-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其汉语教学充满了中国哲学智慧。研究其与汉语结缘的人生与教学经历,《我的『七零』印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此书清晰勾勒出白乐桑的哲学轨迹...[详细]
- 《探求》2019年06期
- 感受与中国哲学如何做事——...
- 作为"做哲学"的一种尝试,杨国荣近年来提出的"事"哲学的实质内涵与"事"哲学的做法,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就"事"哲学的实质内涵而言,"做哲学"是做事之一种,而把哲...[详细]
- 《哲学动态》2020年03期
- 百年中国哲学的去乡与回乡
- 习近平在2018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若借助马克思论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东方屈从于西方""农...[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11期
- “中国哲学”何以正当的最早...
-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西思想文化首次发生全面而直接的对话,其中的重要产物之一,是"中国哲学"之名的最初建立。从"中国哲学家"到"中国哲学",是耶稣会士学问的推进,并...[详细]
- 《哲学研究》2019年07期
- 论中国哲学对“道”的揭示以...
- 本文探讨了中国哲学对世界本源——"道"的揭示,探讨了"道、德、仁、义、礼"的哲学体系,说明了中国哲学用"一"达到"道"的原理,阐述了中国哲学中独特的读书方法。[详细]
-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年06期
- 百年中国哲学的回顾
- 百年来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怀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担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使命。在百年与四十年的历史震荡与流变中,中国哲学为变所适、硕果屡现。它们的负载者...[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6期
- “中国哲学”从业者所应具备...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教学的人员仅有400人左右,而当时日本从事"中国哲学"教学研究的却有3000人之多。到现在中国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员已大大增加,他们大...[详细]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
- “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
- 2016年10月22~23日,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详细]
- 《哲学动态》2017年01期
- “一般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
-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学界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多有思考。(1)不过,由于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哲学的讨论多出于文化或文明比较的动机,在中国哲学研究中产生...[详细]
- 《哲学分析》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