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母题、诗美建构及超越——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情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江少川 下载(3397)被引(19)


相关文章推荐
- 余光中:东西化合的先锋写作
- 处在西化文化的包围之中,现实的乡愁和文化的乡愁,使余光中重新感悟和发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余光中在重归民族古典诗学时也不忘当下文化,他要找到一种源深流长...[详细]
- 《文学教育(上)》2022年03期
- 余光中自塑诗特点探析
- 自塑诗又叫自我剖析诗、自我构成诗,是余光中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余光中自塑诗表现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有内在联系,但又有所不同,是艺术的自我、再建构的自我...[详细]
- 《两岸终身教育》2022年02期
- 浅析余光中诗歌的文化内涵
- 余光中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诗文作家,其作品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透露着浓郁的东方气质,这便是以寻根念祖为核心的“乡愁”,以民族自尊为情感基调的入世精神,以理想至上为...[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22年06期
- 余光中诗歌对于当代书法的意...
- 曾以《乡愁》一诗而誉满天下的著名诗人余光中,谈及中国汉字时曾说:"一字一世界,一个方块字便是一片天地。"余光中不但以诗名世,且在散文、评论、翻译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被...[详细]
- 《名作欣赏》2020年22期
- 浅析余光中散文《下游的一日...
- 余光中的散文饱含文人气息,读来朗朗上口,原因之一就是符合汉语中的节律之美,即他在字词上运用大量双声叠韵和各种形式的重字叠词,在句子和成分上运用排比、反复与顶针等辞格...[详细]
- 《文教资料》2017年03期
- 浅析余光中诗歌的传统因子
- 诗人余光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植根东土,旁采西域,从悠久灿烂的民族传统承传艺术的奥秘,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融于一炉。但他的创作之根深深扎入了传统的...[详细]
- 《文教资料》2007年07期
- 探微余光中中晚年诗歌的情感...
- 余光中是中国也是台湾当代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作家,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详细]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5期
- 两岸以各种形式纪念“乡愁诗...
- 《当我死时》余光中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详细]
- 《台声》2018年02期
- 在漂泊中长成的余光中
- 《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写下《乡愁》时,余光中只有21岁。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详细]
- 《台声》2018年02期
- 关于余光中,这些话“放出来...
- 2017年12月14日,当余光中先生辞世的消息传来时,网上一片唏嘘,许多人发文字发表情以示悼念,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乡愁诗人"的威力。现在想来,我大概是1985年才知道余光中的名字...[详细]
- 《博览群书》2018年02期
- 余光中诗歌接受生态辨析
- 余光中诗歌的研究要走向深入,接受研究正是一条重要而必要的途径。人们对作品接受的3个层面一般是:作为评论者的理性的阐释研究,作为普通读者的情感审美的阅读欣赏,作为创作...[详细]
- 《华文文学》201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