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体中的三氯杀螨醇
《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2期 李娟;贾晓平;甘居利 下载(70)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镉污...
-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镉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镉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镉含量...[详细]
- 《中国水产科学》1998年02期
- 近江牡蛎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 本文报道了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Gould)担轮幼虫期染色体制各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近江牡蛎2N=20,NF=40,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另外...[详细]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
- 近江牡蛎热休克蛋白70基因对...
- 为研究TBT(Tributyltin,三丁基锡)在双壳贝类HSP70s(热休克蛋白70)分子的高表达响应,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10-1、100、10...[详细]
- 《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 中国近海“近江牡蛎”的分类...
- 牡蛎(Ostreidae)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e),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从远古时代[详细]
- 《海洋科学》2007年09期
- 黄河口与长江口近江牡蛎的比...
- 为进一步开发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的基因资源,探究黄河口与长江口近江牡蛎的遗传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东营垦利和南通海门的近江牡蛎进行高通量...[详细]
- 《海洋湖沼通报》2019年04期
- 近江牡蛎鳃细胞的原代培养
- 采用改良的DMEM(HG)培养基,建立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鳃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包括鳃组织块培养法和胰酶消化培养法。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接种6 h后,细胞开始...[详细]
- 《海洋科学》2010年06期
- 近江牡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 经65℃加热,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和DE-52柱层析,从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Gould)软体部分提纯了铜锌超氧...[详细]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8年...
- 近江牡蛎等7种养殖鱼虾贝类...
- 为进一步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肝脏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近江牡蛎β-肌动...[详细]
- 《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3期
- 近江牡蛎4种类型GST基因cDN...
-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类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在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等贝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详细]
- 《生态毒理学报》2009年02期
- 重金属Cd~(2+)胁迫对近江牡...
- 探讨了将近江牡蛎抗氧化酶防御体系参数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重金属Cd2+胁迫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鳃和消化腺组织超氧化...[详细]
- 《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6期
- 近江牡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 在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软体部分提纯得到纯度均一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基础上,对该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详细]
- 《台湾海峡》199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