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的官制改革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郑重 下载(340)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晚清政治为什么特别腐朽反动
-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政治是比较腐朽反动的,特别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这种腐朽反动性表现得更为充分.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朝统治者卑躬屈膝,推行投降卖国主义路线,先后与...[详细]
- 《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 清末“新政”中断的主要原因...
- 本文对近百年来"新政"的当事人与后世研究者关于"新政"中断原因的见解逐条予以分析,进而指出,腐朽的清朝统治者迟至20世纪初年才推出"新政",加重了改革的难度与风险。而政治...[详细]
- 《文史知识》1999年08期
- 在华西人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 和许多落后国家一样,中国是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开始自己近代化的历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中国被迫向外部世界打开了它迟迟不愿开启的大门,中国人从此可以站在...[详细]
- 《近代史研究》1991年02期
- 变革中的衰亡——清末新政再...
-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详细]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建省时期新疆防务建设全面展...
-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朝统治阶级在治边理念方面开始向近代化转型,新疆设省之议进入清朝统治者的视野,晚清治边理念转变是新疆防务建设全面展开的前提。1884年新疆建省,成为晚...[详细]
- 《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 道咸年间的中外交涉
- 中国近代的对外交涉常常被与清朝统治者,特别是那些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的皇帝和大臣们的投降外国联系起来.道咸年间,围绕着订约、修约和践约的问题,清朝与欧美各国有过一番断断...[详细]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
- 清末《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朝统治者在即将灭亡之际炮制出来以求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自己腐朽统治的一根救命稻草,了解它的立宪背景、制定过程以及基本内容和特点,对中国的宪...[详细]
- 《兰台世界》2013年33期
- 辛亥前后苏沪剪辫风潮
- 1645年5月,清军南下攻占南京后,清朝统治者为了用同化风俗的办法来彻底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消弭反清斗争,颁布了薙发令,即剃头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详细]
- 《档案与建设》2012年09期
- 清王朝覆亡百年祭
- 今年是清王朝覆亡一百周年,对于1912年2月清王朝结束这样一个大事件,应当放到一个较长历史时段中去审视事件的前因后果,观察各种现象的相互关联和长远影响,即放到中华民族从...[详细]
- 《河北学刊》2012年01期
- 试论广州钦差大臣制度的形成...
- 广州钦差大臣制度在1844年的形成,首先表现为清政府“置外务处理远离京师”的传统政策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应用和延伸.面对西方炮舰政策的压力,清朝统治者尚未能有意识地运用...[详细]
- 《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 鸦片战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
- 鸦片战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和心理是复杂和矛盾的。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对清廷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致使清廷的内外政策也矛盾重重 ,清廷矛盾重重的内外政...[详细]
- 《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