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七夕
《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2006年期 呼致伟; 下载(152)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探析西安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与...
- 西安市七夕节文化以斗门石婆石爷像、昆明池遗址为外在实体,以七月七庙会、牛郎织女传说、地方信仰为精神内核,在当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展示出了历久弥新的魅力。[详细]
- 《传媒论坛》2019年24期
- 七夕节里话“乞巧”
-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节,又叫七夕节、女儿节、穿针节等,2006年,国务院已经将其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详细]
-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07期
- 当代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
-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蕴含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姻观,包含着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和巩固家庭稳定的民俗文化功能。在当代,七夕节由于社会结构转型、...[详细]
-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07期
- 中国传统七夕节文化在日本的...
- 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日本经历了脱落、遗失、添补的发展过程,期间融合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更符合日本文化传统的七夕节。在文化的吸收、演变、...[详细]
- 《中州学刊》2017年06期
- 从七夕节看民俗现代化
-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传统的七夕节日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变弱,。七夕节历史悠久,随...[详细]
- 《祖国》2017年04期
- "七夕节"何时变成"情人节"
- 七夕,自西汉、唐宋以来就有文献记载,尤其在宋代,七夕节已演绎成全民狂欢节。但其后逐渐收窄,成了非常专一的"情人节",直至今日。汉唐宋有关七夕风俗的记载,几乎都与爱情无关...[详细]
-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7年08期
- 七夕节现状调查——中国式“...
- 鲜花、钻石、房产、轿车……当爱情的前缀越来越多,它本身的样子却愈发模糊。曾经的中国式定情是媒妁之言、是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爱英雄慕才子。而在如今时间的经纬下...[详细]
- 《齐鲁周刊》2017年34期
- 诗话七夕节
- 农历七月初七之夜,人们仰望苍穹中的繁星,往往会联想起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这一诗句,便描绘了这种情景。每逢七...[详细]
- 《老同志之友》2017年16期
-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中日七夕...
- 七夕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中传入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日本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七夕节日。节日文化的传播中掺杂着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中日不同的七...[详细]
- 《金田》2013年07期
- 倒霉的七夕节
- 翼鹭酬39司l,疾萄两班盛热靡条系臻洲甜必盏命乌彩洲郊流鞠布泉胜翩肪示洲邢姐经系劲黝忽洲服贻稼烤味了压查专成岂从茄窟冻兴尚咒泌谓淤毛蒙涌训燃服鲁翻咒韶翔岩留超精鼠...[详细]
- 《故事大王》2010年09期
- 七夕节
- 7月7日晴中国文化真是伟大,一个七夕节都传到了日本。话说中国对于七夕的看法就是"中式情人节",只是每年公历与农历的换算有些麻烦。日本倒好,直接改到了公历,在七夕节做的事...[详细]
- 《青少年日记》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