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金融管理与研究》1994年01期 颎南 下载(128)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从铁的使用探究战国时期社会...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加剧,离不开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发展的一个标志是铁的使用技术愈加精湛。冶铁技术催化加速了农业和军事上的革新,并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助长...[详细]
- 《今古文创》2021年39期
- 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在内...
-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较早出现城镇和我国历史上建造城镇较多的地区之一。内蒙古地区古代城镇的出现,始于我国的战国时期,随着北方各国的势力向北扩张,边疆地区的行政建...[详细]
- 《西部资源》2006年06期
- 战国时期赵国王墓制度浅析—...
- 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邯郸,多位赵国侯(王)死后葬在邯郸城附近。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部发现多座战国时期的赵国侯(王)墓葬,这些墓葬在位置与分布、墓葬制度、墓外设施...[详细]
- 《文物春秋》2022年04期
- 略论战国时期的“上书”
- 上书进言作为一种行政制度,主要是在战国时期初步确立起来的,但战国时期的"上书"仍然带有从贵族政治下个人交往模式向集权政治下政务交往模式的过渡性质。战国游士为得到君主...[详细]
- 《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01期
- 试析春秋至战国时期城市职能...
- 城市源于防御外侵而产生,以军事、政治中心的形态而存在。随着社会变迁,城市的职能不断演进,兼备了其他职能,诸如经济职能等。考察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可以梳理春秋...[详细]
- 《黑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变迁考述
- 有关战国时期诸侯国疆域的探讨,实是进行先秦史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也是从事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利用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日本学者有关战国史料编...[详细]
- 《史林》2008年04期
- 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
- 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晁福林随着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社会上的鬼神观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如果说春秋时期较多地反映了周代宗教信仰的话...[详细]
- 《中国史研究》1998年02期
- 战国时期的隐士与处士——以...
-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处士经常被认为是隐士的一种别称。论文认为战国时期隐士和处士有着一定的区别,并以《战国策》为中心进行分析。[详细]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 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中原强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经济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商业十分繁荣,是战国社会商品经济发达的典型代表。赵...[详细]
- 《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 论战国时期的吴地
- 本文论述战国时期吴地入越、入楚及战国时期黄歇治吴从而为江南地区的复兴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指出在今日的苏南和上海地区留下的诸多烙上了"黄"、"申"等黄歇个人印记的地名、...[详细]
-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 战国时期楚秦两国风俗之比较
- 战国时期 ,楚、秦两国在中国进行着最激烈的争夺 ,他们在军事上进行的殊死搏斗 ,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观念行为的较量。因此对于这段时间楚、秦两国的社会生活习俗进行...[详细]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