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齐闻《韶》稽考
《管子学刊》2010年01期 王福银 下载(188)被引(7)


相关文章推荐
- 子在齐所闻并非周《韶》
- 《论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为什么崇尚周礼而又精通礼乐的孔子会“在齐闻韶”,而致“不知肉味”了呢?我认为,子在齐“闻”者,并非周《韶》。首先,从《韶》的...[详细]
- 《管子学刊》1991年04期
- 《论语》“子在齐闻《韶》”...
- 从《论语》注释史来看,关于"子在齐闻《韶》"典故,宋代讨论的热点问题是孔子何以可能固滞的长达三月不知肉味的问题。由此问题出发,程颐认为"三月"是"音"字误,朱熹认为当增"...[详细]
- 《管子学刊》2018年03期
- 《论语》“子在齐闻《韶》”...
- 《论语》"子在齐闻韶"章表述的是孔子与音乐交集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学者围绕此章释义进行了多层面的思想对话。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认为孔子借闻《韶》忘味表达对天下无道...[详细]
- 《孔子研究》2018年03期
- 孔子论《韶》考
- 孔子论音乐,竭力推崇《韶》。考察一下什么是《韶乐》,对于理解孔子的文艺观、审美理想都是有意义的。《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反覆地赞赏《韶》,给予最高的评价。例如: 子谓《...[详细]
- 《学术月刊》1987年04期
- 必也,正名乎
- 近日读《论语》,中有一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冥想许久,“肉”字当作何解释,终不可解。看注释,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解释,或说是“肉的味道”,或含糊其辞。问诸...[详细]
- 《河北自学考试》2004年10期
- 论孔子美善合一的礼乐文化理...
-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调,从论《韶》《武》等关于礼乐形式的评价中孔子提出了美善合一的礼乐文化理想,着力追求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的有机统一,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详细]
- 《法制与社会》2011年36期
- 关于孔子闻《韶》乐
- 关于孔子闻《韶》乐孙开泰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个音乐家。这里我来谈一谈《关于孔子闻(韶)乐》的一些看法,希望专家和...[详细]
- 《管子学刊》1995年03期
- 孔子的“乐德合一”——《论...
- "子谓《韶》《武》"章是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关键。后世学者往往以对舜、武的历史评价,代替孔子对《韶》《武》的艺术评价。朱子从艺术与道德的角度区分了"美"与"善"的...[详细]
- 《孔子研究》2016年04期
- “子在齐闻韶”辨
- 《论语》“子在齐闻韶”这段话今人皆作孔子赞美《韶》乐之论,此说盖源于朱熹的《四书集注》。其实,这全违背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语境,对此自齐梁至宋代已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详细]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从“曲”到“戏”——先秦“...
- 当前学界常以"音乐"、"乐曲"等概念来解释先秦文献中的"乐",这是有局限性的。其实,先秦时期的"乐"是综合了"诗辞"、"乐曲"、"舞蹈"等艺术元素而近似于"戏剧"的一种社会活动。...[详细]
- 《哲学动态》2017年05期
- 《论语》新诂二则
- 孔子所闻的《韶》,是一种原始乐舞。它使用原始的、箫、磬鼓等乐器,表现农耕狩猎活动,来颂扬舜继尧的文治之功。“自行束修以上”句之“束修”,从早期训诂与文献使用、社...[详细]
-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