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中的灵博山在黔西发现
《贵州文史天地》1996年03期 李光平 下载(53)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说“博山”
- 近撰《香韵诗情——古典诗词与香道之缘》,留意到咏香诗词里,"博山"一词屡见不鲜,然多有误解,有待溯源辨流,正名求实。先从称引较多的《陈氏香谱》说起,宋人陈敬《陈氏香谱》...[详细]
-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02期
- 焚香起仙山 博山生莲花
- 汉代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博山、蓬莱和瀛洲,见之能求仙。为了祈求成仙,古人制作出一种神秘又富有意境的香炉——博山炉。宋代金石学家吕大临在其《考古图》中记下了汉代博...[详细]
- 《民主》2018年10期
- 博山饰源流考
- 宋朝以降,著录或研究涉及博山饰者都以为它的形式来源于海中仙山,作为汉代工官设计出来的产品,博山饰可能会参考一些域外的有关器物造型,但博山饰实的主源则是尺木。反映在汉...[详细]
- 《民族艺术》2013年05期
- 唐代至元代博山窑黑釉瓷的发...
- 博山窑是我国北方东汉至宋元时期的重要窑口,其瓷器具有北方人民豪迈的特点,黑釉瓷更名噪一时,是我国古瓷中的重要品种。本文就自唐代至元代每个时期黑釉瓷器型、工艺发展过...[详细]
-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5期
- 博山古道
- 博山之名,远在隋代就已形成,元至元二年(1265年)设颜神镇,划归益都县管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建博山县,置县后,自1955年3月更名为博山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博山为南北通道...[详细]
- 《春秋》2012年01期
- 淄博市博山大街窑址
-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内大街窑址东临峨眉山,西濒孝妇河。窑址沿河布列,长约1.5、宽约0.2公里,其上多被城内建筑覆盖(图一)。1978年10月,博山土产公司在窑址南端挖地基时,出土...[详细]
- 《文物》1987年09期
- 从“业缘”角度分析博山古窑...
- 古村落作为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与发展基石。通过梳理博山地区行会组织发展脉络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以"业缘"角度分析博山古窑村衰败的原因。[详细]
- 《明日风尚》2016年05期
- 陶窑古风韵春秋
- 地域文化丰厚、名胜古迹犹存的齐鲁名城——博山,早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就有人聚居。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名弇中。周末得名颜神。宋初即成为重镇。金代名为颜神店。元代入益都后又...[详细]
- 《山东陶瓷》2011年02期
- 旷世奇珍——错金博山炉
-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出现于西汉时期,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是古代人们薰香常用的香具,可用来熏衣、熏被、除臭、避秽。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详细]
- 《东方收藏》2019年21期
- 博山鸡油黄 千锤百炼的稀世...
-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可谓"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各个环...[详细]
- 《旅游世界(旅友)》2015年12期
- 博山鸡油黄 千锤百炼的稀世...
- 博山"鸡油黄"在明初兴起,盛产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玻璃厂请博山工匠生产过这种琉璃色料,为宫廷专用贡品,称为"御黄",又称"黄玉"。古...[详细]
- 《旅游世界》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