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王本朝 下载(1271)被引(25)


相关文章推荐
- 京沪播迁:现代文学中心转移...
- 1927年前后,大批在京作家陆续播迁上海,现代文学中心南移。时间、空间、历史事件与作家迁徙轨迹的交织,使文人播迁具有文学地理学和场域发生学的多维意义。北伐鼎革后,文人避...[详细]
- 《中州大学学报》2020年06期
- 浅谈我国现代文学及后现代文...
-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代表着科学民主的思想与文学改革思潮。在此基础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历了从思想解放到文学反思的过程,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一...[详细]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0...
- 中国现代文学何以为“现代文...
- 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本质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命名是对事物本质规定性概括。首先,中国现代文学本质是"现代性"亦即"现代理性"。它是中国近代理性与西方现代理性共生融合的...[详细]
- 《东吴学术》2020年06期
- “无声”中国的“有声”呐喊...
- "讲演"与学校、报章并称为"传播文明三利器",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发生、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近现代名人和重要作家的讲演文本历来受到学界重视,并在新...[详细]
- 《宜春学院学报》2020年11期
- 报刊体“文学话”与现代文学...
- 现代中国文学报刊的诞生,通过将文学生产的基本规律与报刊自身的运行机制有机铸合为新的文学批评体式的创生提供了便捷,为现代文学共同体的建构创造了条件。就报刊体"文学话...[详细]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
- 所谓"私人日记"是指历史上存在的私人书写的生活记录,区别于以"日记"命名的虚构的纯文学创作;"近现代私人日记"指的是晚晴民国时期中国所存在的私人书写的日记著作,此时正值...[详细]
- 《文艺争鸣》2019年11期
- “民粹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
- 自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以后,民粹思想在以往的历史大背景下并没有被经常性的使用在现代文学当中,很多作家都是通过相类似的词语进行替换来表达自己在"民粹思想"方面的独特见解,...[详细]
- 《教育现代化》2019年90期
- 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看中外...
- 二十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社会和文化经历了一场剧变。与此同时,林纾翻译的一百多种外国小说在读书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小说的地位随之显著提高。发起"文学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先...[详细]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01期
- 媒介文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
- 现代化转型时期,新媒体和网络的发达给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接受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语感和审美能力,...[详细]
- 《出版广角》2020年02期
- 边界、跨域与融通——中国儿...
-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具有同源性。两者的融合拓展了在"文学现代化"的整体论框架内重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研究视野。针对"泛化"与"窄化"两者关系的理...[详细]
- 《文学评论》2020年01期
- 语言·文学·历史—“文本内...
- 2019年11月30日,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学术月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四川大...[详细]
- 《学术月刊》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