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法律现状研究——以S国为例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年02期 王玉跃 下载(230)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一带一路”境外基础设施投...
- 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政治和地缘因素,"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我国企业带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会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无论在国际法层面还是在国内法层面,我国...[详细]
-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 BOT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问题及...
- BOT模式是一种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投融资方式,它能够吸引国内和国外的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以有效减低政府投入的资金数量,让政府不必为基础设施建设背负更多...[详细]
-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年01期
- 论BOT方式的法律性质
- 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进步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几年来,为了抵制国际金融局势和政治局势动荡的负面影响,我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详细]
- 《法学家》1999年05期
- BOT投融资方式及相关法律问...
- BOT投融资方式自 2 0世纪 80年代问世以来 ,颇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BOT投融资方式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 ,无疑会有光辉的前景。清醒地认识...[详细]
- 《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
- “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路径之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国际软法基于自身特有的优势及在国际社会中产生的良好实践效果...[详细]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0...
- 中国跨境建设基础设施的上游...
-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极易遭受他国上游补贴调查。为防范此类风险,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应将基础设施分为"一般基础设施"和"非一...[详细]
- 《江淮论坛》2016年04期
-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基础...
- 跨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作为近年"一带一路"投资的新兴手段,在我国逐渐被市场所采用。但由于跨境投资基金主体法律地位特殊,沿线国家法律存在差异,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对投资者...[详细]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 论亚投行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 亚投行的正式成立为当代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产生是基于亚洲地区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客观资金需求,也有中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观动因,更源自于全...[详细]
- 《法学杂志》2016年06期
- 试析WTO后时代私人投资基础...
- 作为一种较为盛行的国际投资合作模式,BOT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出一套国际惯例。当BOT系列模式落脚于国内,与中国现阶段市场运作的实际相结合,则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无论在投资...[详细]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
- 借鉴BOT投资方式发展我国基...
- 借鉴BOT投资方式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王海英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吸引外商投资主要采用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形式。九十年代之后,外商投资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形式,本文拟...[详细]
- 《山东法学》1997年04期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人权...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投资机构,对于为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建设提供新的融资机制,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具有...[详细]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