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国际论坛》2003年04期 吴磊 下载(480)被引(23)


相关文章推荐
- 美国为何揪住伊拉克不放?
- 美国为何紧紧揪住伊拉克不放?答案并不复杂。在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美国认为,要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关键是要设法保持它在欧洲和亚洲的主导地位。要实现这一战略目...[详细]
- 《国防》1999年03期
- 霍尔木兹海峡安全对中国进口...
- 霍尔木兹海峡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但其安全状况目前却受到海洋大国、地区冲突和战争、岛屿争端、海上恐怖主义、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对中国进口石油...[详细]
- 《中国软科学》2013年07期
- 美国指望从非洲增加进口石油
- 美国为了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越来越看中非洲的石油资源 ,并指望从非洲得到“安全石油” ,以扩大石油来源。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报道 ,美国有 2 /3的石油需求靠进口 ,...[详细]
- 《西亚非洲》2003年01期
- 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点——...
- 美国对中东战略在冷战前后有所不同,冷战时期以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和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为主要目标,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中东战略除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详细]
- 《亚非纵横》2014年03期
-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
- 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7月14日达成了全面协议,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协议将确保伊朗核项目用于和平目的,伊朗确认绝不寻求发展或获取任何核武器,关于...[详细]
- 《经济导刊》2015年08期
- 浅析世纪之交的石油争夺战
- 浅析世纪之交的石油争夺战汪伟民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已享受了十多年稳定而廉价的石油供应,然而昔日“石油恐慌”的阴影犹在。着眼于下个世纪的能源安全,目前以美...[详细]
- 《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03期
- 浅析美国双遏政策的现状和未...
-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开始在海湾地区实施双遏政策,其目的是通过遏制伊拉克和伊朗,确保美国及其盟国所需的石油供应和海上运输航道的安全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详细]
- 《阿拉伯世界》1999年04期
- 名刊要览
- 美国《时代》4月9日关于石油的真相油价问题几周来一直是美国政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人担心,人类对于石油的饥渴会最终超越全球石油供应能力,而唯一能提高供应能力的途径是发...[详细]
-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12期
-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
-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一系列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和战略问题。伊拉克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石油安全的一次初步考验 ,它的长期影响也将会日益显现。随着对...[详细]
- 《西亚非洲》2003年04期
- 大事记(1979年5月16日至31日...
- 16日北约组织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十五日至今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公报强调加强防务力量以对付苏联核威胁。17日在曼谷举行为期十天的亚太地区电信会议闭幕,宣告正式成立亚太地区电...[详细]
- 《世界知识》1979年12期
- 战火中的伊拉克石油供应
-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武装的持续攻势动摇了伊拉克的国家基础,并威胁着该国北部的石油生产。但到目前为止,战火尚未波及宝贵的南方巨型油田。6月份伊拉克原油产量环...[详细]
- 《商业故事》2014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