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戏:陈凯歌双重叙事模式下的历史审美——以《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为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彭保良 下载(971)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迁移中的异...
- 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典型代表,擅长通过象征和隐喻的元素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百花深处》这部微电影借用了搬家的故事情节结构,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进行简...[详细]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33期
- “五四”的回声与询唤的“主...
- 陈凯歌在其作品中展现了丰富多变的女性形象,描绘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体发展脉络。陈凯歌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展示了争取自由的女性形象,呼应的是"五四"传统。20世纪...[详细]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影像史学的虚实结合——对陈...
- 从陈凯歌的微电影《百花深处》的内容和主题为切入点,结合美国史学家海登·怀特提出的影像史学的概念,即"以视觉影像和电视话语来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随着大众媒体...[详细]
- 《传媒论坛》2020年15期
- 浅析陈凯歌的电影创作中的“...
- 陈凯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身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凯歌凭借其细腻的艺术感受、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广大观众献上一道...[详细]
- 《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 北美外语片市场与陈凯歌电影...
- 作为重要的中国导演,陈凯歌曾在北美外语片市场制造票房奇迹。但在2006年之后,其作品在北美外语片市场的票房跌入谷底,到目前仍未见起色。在世界范围内看,陈凯歌的电影表现了...[详细]
- 《中州学刊》2017年01期
- 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
- 陈凯歌电影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人物性格不仅突出个性特征,而且把个性特征和普遍性、丰富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强调性格和环境的冲突,性格和性格的冲突,性...[详细]
- 《大众文艺》2016年01期
- 命运与诗的篇章——浅析陈凯...
- 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作品层给我们很多思考与感动,也带给观众很多不解与争议。作为一个以改编文学作品见长的"文人"导演,脱去喧嚣的话题,我们冷静下来思考陈...[详细]
- 《商》2015年04期
- 陈凯歌的转型与电影文化困境
- 本文通过梳理陈凯歌的转型之路,回顾了陈凯歌由"拒绝故事"到"讲述故事",由内部的"启蒙"思考到外部的"奇观"想象的转变,印证了电影逐渐由艺术作品转变为商品,被纳入工业生产的...[详细]
- 《当代文坛》2015年03期
- 陈凯歌:只拿电影换钱就是下...
- 快满63岁的陈凯歌当然老了。他额发稀疏,眼袋泛红;左眉上敷着粉底遮不住的一条膏药,那是前些日子他半夜摔下床、碰得满脸血的遗痕。因为二十多天来咳嗽不停,在不到40分钟的谈...[详细]
- 《全球商业经典》2015年08期
- 陈凯歌 大师下山了
- 无论是褒奖还是批评,很少有导演像陈凯歌一样,获得如此极端的评价。他拍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迄今唯一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霸王别姬》,也拍了被无数人唾骂为"烂片"...[详细]
- 《福建人》2015年10期
- 被“网住”的大师——简评陈...
- 《搜索》偏离了陈凯歌的一贯创作风格。透过影片可以发现追求创新和变化的陈凯歌,在面对新兴的互联网络时,没有很好的坚持住自己的艺术理想,反而陷入网络舆论的纠缠之中,被大...[详细]
- 《电影评介》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