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本义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毕宝魁; 下载(339)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论《论语》中“志与学”的建...
-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内涵十分丰富,上至国家社会,下至平民百姓,从治国安邦到为人交友,皆有所涉及。文章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详细]
- 《教师博览》2021年03期
- 浅析《论语》中的孝道
- "孝"是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里的品质和精神。《论语》中孔子和学生多次谈及"孝"。文章以《论语》为中心,分别从孝亲、事君、立身三个不同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论语》中的孝道...[详细]
- 《汉字文化》2020年06期
- 《论语·乡党》中的礼仪分析
- 《论语·乡党》是孔子弟子通过记录孔子言行而作,"礼"在《论语》中曾多次出现。《论语·乡党》中虽然通篇找不到一个"礼"字,但是该篇无一不在说礼。乡党篇是孔子弟子通过观礼...[详细]
- 《明日风尚》2020年04期
- 《论语·先进》
-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正>~~[详细]
- 《视野》2020年10期
- 读《论语》的四个方法
- 生活处皆可读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覆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详细]
- 《视野》2020年10期
- 《论语》无“育”字与孔子的...
-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但是,在《论语》中却没有"育"字。孔子认为德在根本上不是育出来的,而是主体自己修炼出来的。在他看来,道德行为是可教可学的,因而他提倡以...[详细]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 《论语》多种称谓与书名问题
- 《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与《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详细]
- 《孔子研究》2017年03期
- 《论语》的沿革
-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详细]
-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年08期
- 《论语》在日本火了1700年
- 近年来,"《论语》热"在日本又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从2003年开始,一些学校和私塾就一点点地把《论语》的[详细]
- 《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7年07期
- 《论语》中“乐”思想探析
- 《论语》中蕴涵着丰富的"乐"思想,其"乐"涉及很多方面。翻阅《论语》,通过探寻《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交友之乐、求知之乐、教学之乐、君子之乐、生活之乐、音乐之乐来了解...[详细]
- 《理论界》2021年01期
- 《论语》“从心所欲”之“从...
- "从心所欲"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一章,"从"字有写作"纵"字的。基于"从""纵"两字的解释以及对文章逻辑关系的梳理出发,说明"从"应当释为"纵"。[详细]
- 《品位经典》202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