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对话,需从“我”而起
《光彩》2019年06期 析子; 下载(5)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公共文化供给对农村宗教信仰...
-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宗教迅速发展,掀起一阵"宗教热"。本文选取了浙江省、湖北省和贵州省分别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通过实证分析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宗教信...[详细]
- 《当代经济》2017年29期
-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 文化一词有一个应用演化的过程 ,在德语中 kultur意味着精神文化 ,而 zivilisation则是指物质文明。德语中表述文化概念时常使用 kultur,偏重于前者。与此相对 ,在欧美文化一...[详细]
- 《日本研究》2003年02期
- 论孙中山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取...
- 孙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此后他虽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仍一直保持对基督教的信仰。但是孙中山对基督教义的认识、他所崇仰的具体对象前后却有甚大的变化。这种对西...[详细]
- 《汕头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从水灯节来历看泰国二元宗教...
- 水灯节是泰国传统民俗节日,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佛教的传说,另一类来自婆罗门教的传说。对其来源进行分析探讨,不仅可以了解泰民族二元宗教信仰与泰国节日文化之间的关...[详细]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
- 世界各国的酒文化
- 酒俗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俗,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均可以从酒俗中得到反映。纵观世界酒俗,则会使...[详细]
-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年11期
- 印度教在印度的地位及其对印...
- 研究印度教对全面认识印度及其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印度教的概念及历史由来,指出印度教概念的复杂性和无定义状态;其次探讨印度教在印度文化中的...[详细]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 中日端午节风俗比较
- 端午节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推移与文化的演变,两国在这一节日的风俗习惯已经大不相同。由此体现出了两国在文化内涵、宗教信仰、民族特性等方面的...[详细]
- 《商》2015年37期
- 初探日本人喜爱白色的原因
- 中日两国因历史渊源关系,有些颜色词的写法和意义基本相同,但日本在表现出和大陆文化相似性一面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本文以日本人喜爱的白色为例,从地理环境、...[详细]
- 《大众文艺》2018年06期
- 宗教“热”的透视
-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的超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浪涛勃兴,为宗教的消亡创造了条件,亦即说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及认识根源逐步减弱的今天,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详细]
- 《兰州学刊》1989年03期
-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比中日宗教...
-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将会日益频繁。宗教体现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宗教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日宗教文化进...[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3年20期
- 近代德国天主教士的泰山记行...
- 本文主要介绍德国传教士彭安多于1906年所著《关于中国的研究和描述——泰山及其宗教信仰》一书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并就书中插图、德语语言与写作手法略作评价。最后阐述本书...[详细]
- 《泰山学院学报》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