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露与晚晴——陈丹青忆木心
《记者观察》2014年03期 陈丹青


相关文章推荐
- 亟待推进的木心研究
- 木心的作品自2006年起在大陆地区陆续出版,至今已有十四部之多。然而在传媒出版领域引起很大反响的木心在文学批评界、研究界却频频遇冷,从当下的木心研究现状出发比对木心研...[详细]
-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8期
- 木心诗歌中的“情”与“恨”
- 木心是近年来颇受文坛关注的当代作家,其文学高产时期正值晚年游历海外的阶段。这样一位画作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画家在本世纪之初以文学家的身份横空出世,随之受到许多...[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21年21期
- 传记书坊
- 《张岪与木心》作者:陈丹青出版社: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9定价:68.00元张,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详细]
- 《传记文学》2019年12期
- 浅谈木心中蕴含的美学思维
- 木心用他独特的美学思维来创造独一无二的木心体,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给后世带来极大的影响与启发。本文以美学思维作为切入点来研究木心文学作品的价值,重点分析木心美学思...[详细]
- 《北方文学》2019年17期
- 邂逅木心
- 真正喜欢上木心并不是因为《从前慢》这首诗,而是偶然间看了篇文章,合卷后呆了半晌,心中竟是享受与忧惧参半,尤其是结尾,写得平淡无奇却蕴含深意。这篇《童年随之而去》,激起...[详细]
- 《走向世界》2017年43期
- “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
- 一、必也正名我取诗人为木心的第一身份。木心曾说:"自由诗比格律诗更难写,所以我写自由诗。"在艺术的难与易的这两头,自谓择难。对五四以来所谓"自由诗"的命名,木心心里很不...[详细]
- 《山花》2017年06期
-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 一、木心与木心的研究现状(一)木心木心,原名孙璞,其名字据他本人称是取自木铎之心的意思,其人气是在近年来才在大陆引起关注,尤其是弟子陈丹青等人对其的推崇引起了广泛的关...[详细]
- 《北方文学》2017年17期
- 慢慢的木心
- 木心先生的一生很慢,他一点都不着急,木心先生的艺术,就像一盏烛,有着温温的、淡淡的亮光,但烛光摇曳,好像一整间房子都跟着晃了一晃。如今,我们能否跟着木心先生的脚步,慢慢...[详细]
- 《商周刊》2015年25期
- 木心研究(一) 推介语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从前慢》让当代文学大师、艺术家木心成为文坛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被台湾和...[详细]
- 《名作欣赏》2016年14期
- 木心:不去的文艺老青年
- 关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其实不太好谈,因为它似乎不成体系,显得非常斑斓、纷纭、驳杂。但是恰恰是这种不成体系,反而成为优点,流露出它的许多有价值的文学信息。这种有价值...[详细]
- 《新世纪剧坛》2014年01期
- 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汉语文学...
- 随着木心先生的书在我国陆续出版,木心这位海外华裔作家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本刊发表几篇关于木心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帮助本刊读者了解木心先生的作品及部分有关人士对木心...[详细]
-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