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仁”视阈下的警察文化建设
《法制与社会》2020年13期 黎聪 下载(153)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被物所扭曲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批判。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拜物教现象仍然充斥在我们身边。本文试...[详细]
- 《世纪桥》2017年03期
-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精神生活...
- 立足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扬弃和超越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认为精神生活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构成人类生活的整...[详细]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04期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视阈
- 随着社会现实的历史变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继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的核心观念,转换原有的理论视阈,从强调对抗、斗争、批判、否定的两极对立的革命视阈转向突出兼容并蓄...[详细]
- 《天中学刊》2014年06期
- 唯物史观视阈下恩格斯的技术...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产生了技术决定论、技术批判论和技术社会建构论三种不同的理解范式。通过考察唯物史观视阈下恩格斯对技术的定位、对资本主义社会形...[详细]
- 《经济纵横》2020年09期
- 马克思实践视阈下的物质与自...
- 马克思认为物质、自然不仅仅是先于人的存在物,而是人的实践活动展开的前提与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视阈下探讨物质与自然的概念与内涵,归结起来都是属于人的现实的存在。[详细]
- 《学理论》2011年03期
- 理论的前提反思:唯物史观生...
- 唯物史观要想走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挑战的认识困境,就要把基本规律的认识同理论前提反思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以追求普遍性规律和理论前提反思有机结合的一种哲学认识模式。这...[详细]
-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 视阈融合
- 加达默尔继承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传统,创立了哲学解释学。他恢复了历史的合法性,批判了启蒙主义和历史主义中的错误,纠正了美学主体化的倾向。视阈融合是加达默尔的...[详细]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场域”概述——浅议走向出...
- "场域"作为出场学的哲学视阈一方面是历史造就的方位,另一方面又是立场。基本视角是:1.通过类似于概念史的回溯法对"反思的问题域"和"理解的发生学"进行梳理,借以表明逐步向...[详细]
- 《学理论》2011年01期
- 技术视阈下的“人化自然”与...
- 随着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立足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马克思"人化自然"范畴和"存在"论基础上的海德格尔"世界"范畴更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可比性。有必要在技术的视阈下从...[详细]
- 《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 和谐:一种新的价值视阈
- 作为人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既是文化的核心,又是安身立命之本。随着以和谐为指向的经济、社会和文明的转型,要求价值观也必须相应转到和谐的轨道上来,确立基于和谐...[详细]
- 《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 哲学的始端与视阈——从“所...
- “所知学”设定“所知”作为进行哲学思考的始端,“所知学”喻示我们:哲学存在一个始端与视阈的问题,这是哲学如何进行思考和叙述的方法问题。不论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只要人们...[详细]
- 《中州学刊》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