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土家族苗族婚俗中的文化特质
《法制与社会》2017年02期 伍晓丹 下载(384)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论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 苗族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苗语称"欧岛(音)",是川南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群众性节日,也是云贵川三省苗族人民的盛会。近年来,兴文苗族国际花山节的影响更是日益扩大,成为享...[详细]
- 《今古文创》2021年12期
- 黔中“茂绕”苗族丧葬仪式文...
- "茂绕"苗族的丧葬仪式有十分复杂多样的程序和禁忌,丧葬仪式程序的选择、不同文化符号的使用,以及丧葬仪式中的亲属关系等都蕴含其中。通过对"茂绕"苗族丧葬仪式的分类和仪式...[详细]
- 《戏剧之家》2020年03期
- 石场乡苗族“自由节”的功能...
-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延续了一百多年的"自由节"就是石场乡苗族特有的节日,对石场乡苗族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当代社会,"自由节...[详细]
- 《文化产业》2020年17期
- 苗族社会文化传承中的教育学...
- 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文化传承与教育学所探讨的实为同一话题。以往对苗族社会中传承问题的研究大多注重其表面特征,而对这种特征的形成过程缺少追索。本文以盖赖苗寨的传承现...[详细]
- 《教育文化论坛》2020年04期
- 苗族“跳月”习俗的当代遗存
-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得到全社会的一致关注,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创新等方面也不遗余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盖赖苗族...[详细]
- 《艺术评鉴》2016年06期
- 苗族“八月八”
-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详细]
- 《当代贵州》2019年41期
- 苗族“农耕文化”的价值及其...
- 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苗族地区拥有...[详细]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08期
- 浅谈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
- 苗族腊烟传统文化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已被大多数苗族群众遗忘了。文章结合云南省文山州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来历、栽培、配制、制作、功效、抽吸方法和腊烟礼仪象征方面进行...[详细]
- 《红河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 苗族鼓舞及其文化特征
- 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一个侧面的反映,具有典型的艺术模式和文化特征。苗族鼓舞与苗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构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生态群落。在苗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的“巫”文...[详细]
- 《湖南农机》2007年03期
- 娱乐功能观视角下苗族斗牛变...
- 苗族斗牛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按照其娱乐功能表现可以分为娱神、娱己、娱人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表现差异明显。处于"娱人"阶段的苗族斗牛面临着主客利益诉求背离、文化内涵流失...[详细]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年05期
- 符号:苗族和谐社会组构的链...
- 苗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依靠苗族社会经久形成的符号链建构而成的习惯法机制来维系,而苗族和谐社会的组构是以鼓社为主轴的符号功能单位链来维持。[详细]
- 《凯里学院学报》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