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相互作用及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化学》2016年04期 下载(231)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医用微流控芯片研究进展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微流控芯片因具有试剂消耗量少、能耗低、反应速度快、高通量化、液体自驱等独特优势,已经发展成为集生化、医学、电子...[详细]
- 《中国科学:化学》2022年01期
- 微流控芯片技术应用进展
- 微流控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微量分析技术,可将样本前处理、分离检测等多个步骤集合在一起,使不连续的分析过程连续化、集成化、自动化、微型化,具备分析剂量小、...[详细]
-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9年03期
- 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 文章以微流控芯片电泳为检测平台,建立了一种基于DNA适配器连接介导的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同时测定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方法。以白细胞介素1β(IL1B)基因中的7...[详细]
- 《遗传》2009年02期
- SARS病毒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
- 采用自行设计的RT -PCR试剂盒 ,在自制的由聚合酶链反应 (PCR)—毛细管电泳 (CE)芯片、芯片热循环仪和激光诱导荧光芯片分析仪组成的微流控芯片系统上 ,对SARS病毒 (重症急性...[详细]
- 《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04期
- 微流控芯片在昆虫研究中的应...
- 与昆虫学相关的研究是生命科学最早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害虫防治、资源昆虫利用和模式生物(例如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Micr...[详细]
- 《应用昆虫学报》2022年01期
- 微流控芯片电泳的研究进展
- 该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电泳的制备、结构和应用,比较了不同材料微流控芯片电泳的制备机理、表面改性和性能特点,归纳和总结了不同结构微流控芯片电泳的进样、分离和检测系统以...[详细]
- 《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9期
- 基于微流控芯片电泳的生物分...
- 用合适的手段表征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刻理解生命过程的本质以及进行医药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将微流控芯片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高...[详细]
- 《化学进展》2009年09期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基因分析研...
- 20世纪90年代初,以微机电加工技术(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为基础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或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详细]
- 《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7期
- 微流控芯片电泳门进样方式的...
- 本文通过实验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对微流控芯片电泳的电动门控进样方式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压力流对实验的影响。[详细]
- 《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4期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外囊泡...
-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半球状囊泡。研究表明EVs存在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EVs排放的数量、种类以及内含蛋白质、脂质或RNA等构...[详细]
- 《色谱》2019年04期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生物学...
- 微流控芯片作为生物学研究平台的一种,优势显著,如:集成化、低消耗、高通量等,其所提供的细胞研究条件不仅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同时也十分精细,因此,该平台得到了细胞生物学学...[详细]
- 《通讯世界》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