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规则、救济与风险防范
《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李晓安 下载(132)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信用制...
- 信用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其新时代的特征和定位决定着信用制度建设必须向法治化方向发展,针对实际存在的行为边界模糊、信息管理规范性不足、公民权益救济及...[详细]
-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01期
- 童石军委员呼吁:加快信用制...
- 法制日报2002年3月5日1999年,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童石军领衔、11名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关于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这是九届政协第一份关于社会信用问...[详细]
- 《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06期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安排的...
-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在多主体、多层次、多维度的建构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问题。信用制度安排迫切需要推进合法化进程。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与目标内涵,遵循...[详细]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03期
- 法律文化视角下的商事信用研...
- 商事信用是信用在商事领域的具体体现。清末晋商以自我实施和集体主义惩罚机制确立的商事信用习惯法,实际上规范着当时的商事信用制度。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清末商事信用...[详细]
- 《中国外资》2013年02期
- 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建立我国信用体系属于以...[详细]
- 《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4期
- 依法治“信”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诚"解释为"真实无妄之谓",就是说做人要说真话、做实事,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怎样做到诚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详细]
- 《前线》2015年07期
-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市场信...
-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管理,以解决信息网络化进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在我国已刻不容缓。无论从民商法还是行政法角度看,信用制度及有限监控制度,都与个人信息保护密切相关。如我国...[详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
- 法治社会与信用制度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要求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特...[详细]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信用与法律的相互促进——兼...
- 信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对信用的维护经历了由道德的自律到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的共同作用两个阶段;法律对信用的维护也经历了从民法债权的个人本位到现代信用...[详细]
- 《新视野》2009年04期
- 我国信用风险及其立法规制研...
- 近年来我国信用缺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信用风险也日益加大,信用立法于是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目前我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立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只...[详细]
- 《中国发展》2006年01期
- 论构建适应信用商业化的法律...
-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现代模式中最核心的一项制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一论断反映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刻内涵,而不仅是简单地套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表达式。以理性...[详细]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