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北京女孩韩笑:用故事迷倒各...
- 颐和园是全球保存得最好的皇家园林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每年都吸引大批外国友人前来游览。北京女孩韩笑,被誉为颐和园"金话筒",北京APEC峰会期间,她给彭丽媛及另...[详细]
- 《健康生活》2019年03期
- 颐和园的金字招牌(下)——近...
- 三 新加坡的总统微笑着竖起拇指说道:"中国历史传承有人呀!" 那根正先生被称作颐和园里的活字典,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有一次,新西兰总统来北京,那先生陪同他游览颐和园。当时...[详细]
- 《绿化与生活》2004年04期
- 颐和园盛开文明花
- 北京颐和园,是享誉世界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座古园生机勃勃、青春焕发,迎来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颐和园秀丽的景观、幽雅的环境令人流连忘返,颐和园职...[详细]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3年11期
- 为颐和园“配音”的人
- 在导游员的岗位上,魏红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评为北京园林系统中英文导游讲解状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都楷模、全国劳动模范。"读懂"颐和园魏红最早是颐和园旅...[详细]
- 《北京支部生活》2001年03期
- 颐和园的金字招牌——近访叶...
- 颐和园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西北郊,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一座皇家园林博物馆。它占地4300亩,始建于公元1750年,原名"清漪园",1860年毁于战...[详细]
- 《绿化与生活》2004年03期
- 钟泽生:颐和园里“登高侠”
- 从100张颐和园彩画开始上世纪90年代,北京老人钟泽生退休了。他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秘密,就是实现自己摄影家的梦想。孝顺的儿子得知父亲的想法,为他购买了当时最好的专业相机。...[详细]
- 《新天地》2009年12期
- 颐和园“金话筒”,给第一夫...
- 今天的颐和园共有7个宫门,其中的东宫门,在清朝时,是帝后出入颐和园的正门。从东宫门进了园,再穿过一道宫门仁寿门,途经乾隆皇帝为母亲预备的寝宫乐寿堂,就来到了颐和园著名...[详细]
- 《时代报告》2018年05期
- 毛泽东:颐和园建比不建好
- 解放初期的一天,毛泽东和柳亚子一同游颐和园。他们漫步颐和园长廊,远方波光粼粼,杨柳依依,十七孔桥、龙王庙笼罩在暮色中,站在风光旖旎的昆明湖边,清风徐来,好不惬意。柳亚...[详细]
- 《当代工人》2015年19期
- 文明的使者 友谊的桥梁——...
- 提起魏红,许多参观过颐和园的外宾都会想起一位英文流利、笑容甜美、执着敬业的导游小姐,对她自如的讲解、优雅的举止、端庄的仪表留有深刻的印象。魏红原任北京市园林局颐和...[详细]
- 《工会博览》2004年10期
- 庄士敦与颐和园
- 庄士敦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 硕士学位,有名的“中国通”;颐和园乃中国京都的世界名园。二者一外一中,一人一景,本风马牛不相及,何以相提并论?说来,颇有...[详细]
- 《文史精华》2000年03期
- 周恩来在颐和园的足迹
- 引而不发的哲理一次,周恩来向人们分析颐和园的得与失时说,这座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在清漪园的遗址上恢复起来的。如果当时她不用这些钱修建颐和园...[详细]
- 《炎黄春秋》199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