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孔子心目中的“学”
《福建教育》2019年41期 翁乾明 下载(30)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孔子教育观的现实意义
-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先后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见解之独特,对哲学根本问题的追问与解答,至今都在开启着人类的智慧。...[详细]
- 《新理财(政府理财)》2022年06期
- 下学上达:孔子的教育思想
- 引言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历史上有许多称呼: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夫子”,夫子就是先生的意思;他逝世的时候,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详细]
- 《走进孔子》2022年03期
- 孔子与诸弟子的侍师之道及其...
- 春秋时期,孔子开启平民教育的先河,一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师生互动史料。2 000多年过去了,孔子至今仍被奉为至圣先师,孔子与七十二贤等诸弟子关系融洽,弟...[详细]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24期
- 谈谈孔子的学生观
-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着深邃的教育思想和精湛的教育艺术;他也是一位可敬的老人家,有着与普通教师一样的情感和态度。这可以从《论语》中他对待弟子的言行看出一二。大...[详细]
- 《华人时刊(校长)》2022年10期
-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
-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在孔子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品质...[详细]
- 《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18期
- 孔子原理与现代科教伦理
- 中西文化的伦理原理是一致的,从最先提出年代看,伦理原理的发明权是孔子。孔子原理是孔子采用洞察的直觉思维得到的。简单地说,孔子应用将心比己、设身处地、换位思维、由己...[详细]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年05期
- 应当这样向广大教育工作者介...
- 文化强国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离不开民族传统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和主流,孔子及其思想理应得到公平、合理、客观的评价。因此,如...[详细]
- 《民主与科学》2021年04期
- “孔子学鼓琴”的启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详细]
- 《江苏教育》2021年40期
- 孔子的权变
- 在笔者的印象中,《论语》提倡做人要克己复礼,言必谈君子。然而,笔者近来闲读《论语》发现,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在生活中颇为率性,对待事情的态度与处理事情的方式也颇为灵活...[详细]
- 《新教师》2021年10期
- 人性在礼仪中合理地展开:孔...
-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是一位非常强调"入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既不着力于建设彼岸世界,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也反对个体囿于自己的世界中,如,"子绝四:毋意,...[详细]
- 《中国德育》2020年14期
- 浅论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的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思想都可以追溯到...[详细]
- 《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