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小小裁缝师
《福建教育》2014年20期 张小兰;柯丽容; 下载(86)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科学活动:量量我们的课桌有...
- 设计意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孩子间争论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等问题……为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我从现实生活入手,提出"我们的课桌有多长"这一实际问题,引...[详细]
- 《儿童与健康》2017年09期
- 大班“学习自然测量”活动设...
- 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了运用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矮、宽窄等,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排序,但也有少数幼儿由于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对这些...[详细]
- 《早期教育》1993年05期
-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一...
-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科学学习的关键做了说明:"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在学习方式上则指明"应注...[详细]
- 《福建教育》2019年03期
-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物体...
- 一、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大班幼儿,即将升上小学,对学习、操作有兴趣,有较好的操作习惯,有合作的经验和欲望;幼儿以前曾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量度,但从未接触过自然测量,量度的基...[详细]
- 《教育导刊》1999年S4期
- 幼儿自然测量生成活动的指导
- 基于大班幼儿生成的自然测量系列活动,文章探讨了教师在测量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了解和调动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探索测量...[详细]
-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9期
- 浅谈在饲养活动中如何引导幼...
- 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幼儿在进行测量时,一般使用他们熟悉的自然物如筷子、小棍、吸管甚至脚步等作为测量工具,而不使用成人常用的工具。根据皮...[详细]
- 《长三角(教育)》2012年12期
- 自然测量——大班科学活动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2.引导幼儿学会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对实验结果感兴趣。[详细]
- 《学前教育》2000年02期
- 区域活动与集中活动优化整合...
- 区域活动和集中活动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以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优化整合两种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相关能力的发展。笔者以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为例,探讨如何...[详细]
- 《黑河教育》2016年03期
- 圈的测量——大班数学活动
-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能用比较、分类、测量等简单方法探究事物。"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如绳子、脚步、粉笔...[详细]
- 《山东教育》2016年17期
-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弯道
-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但是,如何让他们在测量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较为科学地掌握自然测量方法呢?我想到引导幼儿进行弯...[详细]
-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年08期
- 从长度自然测量的学习路径看...
- 长度自然测量是指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脚等)形成的长度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比较。幼儿对于长度这一连续量的表征,比表征离散量要困难得多。幼儿很早就...[详细]
- 《幼儿教育》2016年Z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