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与心物——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的生存论分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赵晓芳,陈迎年 下载(955)被引(15)


相关文章推荐
- 当代英美的笛卡儿心物问题研...
- 笛卡儿一方面宣称心灵与物体是两个具有实在区分的实体,也就是说,它们在本性上完全不同并且能够脱离彼此而存在,另一方面,他又坚持心灵与物体之间能够进行因果的互动。笛卡儿...[详细]
- 《学术月刊》2014年07期
- “实在的区分”:笛卡尔的心...
- "心物二元论"或者"心物区分"学说可以说是笛卡尔哲学中影响最大、最受争议同时也是遭到最多误解的理论之一。它并没有简单地宣称心灵与物体是不同的,而是主张这两者之间是"实...[详细]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 逻辑经验主义与心物问题
- 逻辑经验主义的哲学宗旨使它遭遇到心物问题。石里克、卡尔纳普、费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心物问题的拒斥有两大失误 ,其一是忽视了此问题的历史价值 ,其二是忽视了此问题背后的...[详细]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心物双彰——论王阳明的心物...
- 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影响了明代中后期的整个学风,其对"心"的阐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阳明所言之心,体万物而不移,妙运生生而不穷,即性即理,而为人一身之主...[详细]
- 《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 简述“格物”的解释史——以...
- 围绕心物关系来重新爬梳"格物"的解释史,对明晰这一概念给予宋明理学传统的塑造作用大有裨益。其中,"格物"的格致科学义以朱子为宗,心灵义以阳明为大。从东汉到宋明再到近现...[详细]
- 《武夷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 从“心物一元论”看《易道宇...
- 马宝善《易道宇宙观》一书明确提出"心物一元论",对于阐发易道哲学和周易象数逻辑研究做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本文从心物一元论的角度,对《周易》从太极到阴阳、四象、八卦和...[详细]
- 《船山学刊》2014年04期
- 梁启超心物思想探微
- 梁启超的主观唯心思想以心力为核心,其心物思想的代表作为《惟心》和《非唯》。惟心以境由心造为内涵,鲜明地表达了梁启超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方向。非唯以批判唯物主义为核...[详细]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7期
- 两面论的起源、成型与发展—...
-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详细]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 唯理论哲学在心物关系问题上...
- 自笛卡尔以来,心物关系就成为唯理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二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本体论立场,而且与唯理论的认识论原则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梳理...[详细]
- 《求是学刊》2005年04期
- 明清哲学家物身、心物关系论...
- 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已经看到了在人的认识发生的过程中,心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被人的感官和理性所中介的性质。王守仁的"心即理"的"致良知"说,虽然属于主观论的命题,但...[详细]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心物、知行之辨:以“事”为...
- "心"生成于"事","物"敞开于"事"。由"事"而显的意义则在进入人之"心"的同时,又现实化为意义世界,后者既是不同于本然存在的人化之"物",又呈现为有别于思辨构造的现实之"物",...[详细]
- 《哲学研究》201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