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
《芳草(小说月刊)》2012年01期 张爱玲;


相关文章推荐
- 寻找消失的火车站
- 一火车再也不会开进这个小站了不会有钢轨、汽笛青草覆盖了道床不会有我父亲挥动的小旗——《老站房》诗中的小站就是侧岭火车站,它位于黔桂铁路金城江至南丹之间。在回首我...[详细]
- 《广西文学》2017年07期
- 天是不会塌下来的——老红军...
- 我的父亲曾旭清(1909~1998)是个典型的军人。他平时话语不多,对子女更是寡言少语。不过父亲有一些口头禅,言简意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要靠自己,不要靠父母";"多雪中...[详细]
- 《大江南北》2017年09期
- 女学生的紫围巾
-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穿着朴素,从来不为自己添置高价的服装,但他十分注意仪表,总是穿得很整洁。他对衣着的配色尤为重视,常常把色彩学中的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记得抗战期...[详细]
- 《视野》2020年09期
- 从解手说起
- 解手犹如今天的人去洗手间,是撒尿的一种拐弯和委婉说法。古人和现代人在"便溺"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上,总是不愿意直戴了当说出来。好在大家都懂,懂了也就不去追究为什么。只...[详细]
- 《书摘》2003年07期
- 文化史上不可遗忘的一个奇迹...
- 湘黔滇旅行团的形成和组建是在抗战期间大学搬迁的必要举措,旅行团之所以成为千里采风团是学校搬迁的指导思想、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觉等因素促成的。这种千里采风不...[详细]
-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05期
- 风蝶令·抗战期间有家不能归...
- 叭飒秋风疾,衣单畏晚凉。流亡正踏上更霜,又是乱枪声里度重阳。怅把茱英佩,思亲几断肠?狼烟四起漫山冈,何处登高放眼望家乡?夜游宫·中秋夜梦母拂晓挥泪追记皓月明明熠熠,小...[详细]
- 《诗刊》1997年03期
- 我和茶
- 茶和我的生活、甚至工作发生关系,是当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也就是在抗战期间。1940年我从香港绕道越南到重庆,在重庆大学教书。学校在沙坪坝。那里有条小街,街上没有什么象样...[详细]
- 《民主》1990年07期
- 题咏“不倒翁”
- 抗战期间,齐白石画了不少"不倒翁图",勾勒涂抹,寥寥几笔,把一个个卖身求荣、唯求不倒的贪官嘴脸刻[详细]
- 《咬文嚼字》2010年01期
- 抗战期间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
- 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详细]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长城抒怀——纪念中国人民抗...
- 八达岭上望山川, 往事茫茫俱眼前。挥师雁北插敌后, 挺进冀东遵党遣。燕山南北歼日伪, 长城内外破险关。难忘人民情似海, 回想已过五十年。1995年7月作者小注:抗战期间,遵照...[详细]
- 《当代》1996年02期
- 在乎不在乎
- 同一个名称或头衔,有的人很在乎,也有的人毫不在乎——这就好像做官,"有人漏夜赶考场,有人弃官归故里"一样。比如"教授"一名,就有人非常在乎,也有人非常不在乎。我们不妨来看...[详细]
- 《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