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汉调对京剧形成的独特贡献
- 清中叶,昆腔的衰落为西皮、二黄声腔的传播和合流提供了契机。于湖北合流的皮黄声腔,被接踵进京的楚伶带到北京的戏曲舞台。道光年间进京的汉调,使北京剧坛为之一变,形成"班...[详细]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
- 汉调与“风水宝地”
- 戏曲皮黄腔的产地,以及如何进京成为京剧声腔的顶梁柱,说法不一。比较多的一说是徽班带进京的,京剧的始创人是安徽程长庚。这些说法也是依据历史的某些记载。历史上某些事实...[详细]
- 《戏剧之家》2001年04期
- 汉调出世及其声腔特色
- 1.汉调源说分歧汉调声腔的主体——西皮二黄的来源,一直引动着文人的笔兴。西皮变自秦腔,是秦腔湖北化的一种新腔,异议不多。但有一说,认为汉调西皮先有宫调式生腔,其母体是...[详细]
- 《戏剧之家》1998年02期
- 广东汉剧剧目创新与发展探索
- 为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推出了汉调音乐剧《梦@时代》,该剧作在传统汉调乐曲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了现代音乐剧的音乐与舞蹈,受到了观众的...[详细]
- 《韶关学院学报》2020年07期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
- 汉剧,是起源于湖北的全国性剧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民族艺术的瑰宝。400年历史、十大行当,汉剧以皮黄之源孕育了京剧等全国几十个剧种,但如今了解的人却很...[详细]
- 《新闻前哨》2020年07期
- 京剧谭门始祖谭志道
- (1808-1887)谭志道,湖北江夏流芳街九夫村谭左湾人。其父谭成奎先为武昌府衙捕快,后做米粮生意。谭志道夙喜汉调,后下海正式演唱汉调,工老生和老旦。因其嗓音[详细]
- 《世纪行》2009年06期
- 中华民族的国剧——京剧——...
- 京剧流行于全国各地,外国人称他为Beijing Operas“北京歌剧”。京剧来源于徽调和汉调,安徽的徽班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进京。汉调艺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详细]
- 《实用电子文摘》1996年02期
- 徽班汉伶米应先生平及家世考...
- 乾、嘉时期,以米应先为先导的汉调艺人进京传播汉调皮黄,为京剧的形成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米应先以饰演“关戏”驰誉北京剧坛,创立“红生”一派,打破了此前旦行垄断菊坛的局面...[详细]
- 《戏曲艺术》2007年02期
- 说说京剧
- 京剧曾有过许多名称,诸如:乱弹、簧调、京簧、皮簧、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等,1949年后正式定名为京剧。之所以定名为京剧,是因为它形成于北京。北京为六朝古都,历史...[详细]
- 《紫光阁》2013年04期
- 世界级非遗中的音乐——京剧
-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髓,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珍品。京剧大约形成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北京为首,遍及全国,至今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京剧是...[详细]
- 《琴童》2020年07期
- 京剧开山祖师程长庚
- 京剧的前身是徽调和汉调,一般认为京剧的诞生是在二百年前(1790年)徽调班社开始进入北京的时候。其实这里面有误差,因为徽班只唱徽调,还远远不是京剧。徽班进京二十多年后,汉...[详细]
- 《天津政协》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