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文化观
《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11期 袁北星 下载(1141)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时...
-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观念、历史发展、价值取向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始终都离不开文化上的交流互信、相互包容以及相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详细]
- 《大学》2021年12期
- 贯通中华文脉 照亮复兴之路...
-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穿越历史的烟云,一个真理昭示天下——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详细]
- 《台声》2022年01期
-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世...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围绕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问题展开思考,阐述了对人类进步、世界文明的看法和见解。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详细]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0...
- 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生...
- 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具有内在的生成逻辑,从理论逻辑来讲,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实践逻辑言之,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孕育于他在地方履...[详细]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
-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多年以后,领航“中国号”...[详细]
- 《台声》2022年10期
-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论略
-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系统阐述了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等重要思想,系...[详细]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08期
- 在开放、交流和互鉴中推进中...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秉持求同存异、博采众长的开放态度,在与其他文...[详细]
- 《创造》2022年08期
- 传承红色基因,扛牢“两创”...
- 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是山东的独特优势。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特色鲜明。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详细]
- 《走向世界》2022年36期
-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详细]
- 《共产党员(河北)》2022年20期
-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其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文化建设的接续探索;其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详细]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03期
- 资讯
-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本刊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详细]
- 《文化月刊》202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