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造礁生物化石研究回顾与展望
《地质论评》1991年02期 张维;张孝林 下载(131)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浅析造礁生物演化及生物绝灭...
- 造礁生物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性演化规律特征,其盛衰变化在中国南方礁丘的时代分布上反映较为醒目。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生物礁发育的首次鼎盛期,...[详细]
- 《浙江地质》1996年01期
- 生物礁分类及研究方法综述
- 本文首先以二叠纪生物礁为例讨论生物礁的类型,按造礁生物种类的不同,中国二叠纪的生物礁可分为珊瑚礁和海绵礁两大类。文章总结了几种生物礁的研究方法。[详细]
- 《内江科技》2005年03期
- 为珊瑚礁正名
- 人们常常有一种习惯,对某一种东西或物体的称谓,其实名不符体。即使后来知道错了,也就那么下去了。珊瑚礁实际上也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命名。不肖说人们最早在珊瑚礁最易看到...[详细]
- 《海洋世界》1994年05期
- 华南二叠纪生物成礁模式探讨
- 二叠纪生物礁广泛发育于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鉴于许多研究者从成礁的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生物礁的发育模式,笔者从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的内部成礁因素分析,即从主要造礁生...[详细]
- 《岩相古地理》1998年02期
- 中国南方震旦纪至三叠纪造礁...
- 造礁生物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性演化规律特征,其盛衰变化在南方礁丘的时代分布上反映较为醒目。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生物礁发育的首次鼎盛期,已发现的...[详细]
- 《南方油气地质》1995年04期
- 生物戏剧性的灭亡 二叠纪
- 二叠纪,开始于2.86亿年前,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面较低,生物种类丰富,不论是动物或植物都显示出有一定的演化连续性。在地球的历史上,生命...[详细]
- 《海洋世界》2016年07期
- 贵州南部晚石炭世一种新的生...
- 黔南晚石炭世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多种底栖生物十分繁盛,为深入开展石炭纪生物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陆续发现了一些...[详细]
- 《地质论评》2007年04期
- 多孔螅
- 多孔螅和振武(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新乡453002)腔肠动物水螅类中的多孔螅是一个很小的类群,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所特有,从浅水到30m深处均有分布。多孔媳具有坚...[详细]
- 《生物学通报》1995年02期
- 贵州、广西石炭纪晚期生物礁...
- 为了深入认识石炭纪晚期生物礁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对礁体发育的影响,通过礁群落生态和栖息环境两个方面,对贵州、广西石炭纪晚期造礁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生物因素对礁群落发育的...[详细]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
- 黔南地区石炭纪大型珊瑚礁研...
- 黔南紫云猴场镇以西约4km的扁平村发育一个大型珊瑚礁。扁平生物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研究发现,造礁生物群落的组成十分单调,每个造礁阶段只有一、二种主要造礁生物...[详细]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07期
- 海南岛的几种多孔螅
- 腔肠动物水螅类中的多孔螅(Millepora)是热带海所特有的,一般分布于水深30米以内的浅海区。由于它有坚硬的石灰质骨骼,并且常常与造礁珊瑚栖息在同一个环境中,所以也是组成珊...[详细]
- 《动物学报》196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