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苏秦之嫂看“前倨后恭”
《党员文摘》2021年10期 洪水 下载(94)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遇挫愈奋的书生相国苏秦
- 本文介绍了苏秦由一贫穷书生到身兼六国相印的历程,颇有味。战国时期,七雄纷争,战火连年不绝。苏秦一介书生,凭三寸之舌,游说诸侯,取六国相印,身安天下十五年,可谓摆足了历史...[详细]
- 《文史天地》2009年03期
- 苏秦在齐
- 大家知道苏秦,大都是因其以三寸之舌,游说六国,与秦国敌。当时的苏秦张仪,片言胜九鼎,寸舌抵万军,纵横之间,风云为之变,一时“纵横之术”竟成显学,位列诸子百家。谋局战国时...[详细]
- 《领导文萃》2005年04期
- 《史记·苏秦列传》解读
- 司马迁用其毕生精力而完成的《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著作。初读《史记》诸列传,便对苏秦颇感兴趣。苏秦这一人物形象,历来倍受世...[详细]
- 《现代语文》2006年04期
- 重评苏秦
- 对苏秦的看法,向来褒贬不一,尤其对他为燕昭王反间,更是颇多微祠。以荀子的批评最具代表性:“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详细]
- 《史学月刊》1992年01期
- 苏秦、张仪是否同时代?
- 日前,接到几位中学历史教师的来信,询问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的史事。有的老师还认真查找了司马迁《史记》苏秦和张仪的列传。认为人教社所编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所...[详细]
- 《文史知识》2002年01期
- “羞辱”之恩
- 苏秦和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学成后,苏秦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了六国宰相,而张仪却求职无门。苏秦得知张仪的境况后,决定帮帮他。为了顾及张仪的颜面,苏秦特地让自己的...[详细]
- 《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10期
- 苏秦巧施合纵连横战略
- 早在春秋时代的后期(公元前 579—前539年),中国的外交官便已从一次又一次徒劳无功的国际和平会议中,深切体会到“谈判”对国际外交的重要性。然而,真正善于纵横捭阖、折冲樽...[详细]
- 《领导文萃》1998年01期
- 苏秦的“多极”斗争论
- 苏秦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多极"斗争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形同忧而兵趋利"的联盟思想、"战攻非先"的智胜思想三个方面,其中所包...[详细]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苏秦两次"求职"的启示
- 战国时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苦读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他前后两次外出求职,由空手困顿而归到身披六国相印衣锦还乡的[详细]
- 《人才开发》2004年12期
- 苏秦张仪年辈问题考辨
- 两千多年来,苏奏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却...[详细]
- 《人文杂志》1985年06期
- 慷慨陈词的背后
- 苏秦和张仪的外交策略,都是靠着他们出色的论辩才能来实施的,而他们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之后,难道真的是那个宏伟的大战略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事实上,一个有个性的...[详细]
- 《领导文萃》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