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现代喜剧的文化内涵
《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孙淑芹; 下载(134)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原意”:一条人为的锁链
- 南帆在《阐释与对话》(1998年3月12日《文论报》)中说:不少批评家的心目中,阐释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鉴别的结论。阐释意味着人话语生产进入意义生产——意味着文学话语...[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4期
- 鲁迅笔下女性文化的特质
- 在旧中国,女性背负了比男性更多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和社会的多重重负,其社会角色的悲剧性、抗争性,以及文化角色的美学性,能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非...[详细]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 启蒙?抑或审美?——新时期戏...
- 本文从反思社会学的视角对新时期中国戏剧发展道路上两种主要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考察具体理论主张,追溯渊源,结合特定历史文化环境进行批评性反思,指出其思维模式上的...[详细]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 也谈宝玉之“意淫”与“孩子...
- 贾宝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新奇独特的形象, 历来备受瞩目。其性格中超越特定历史文化情境的因素,也确实应该获得已经接受个性解放观念的现代读者欣赏。不过, 部分论者往往...[详细]
- 《红楼梦学刊》2008年01期
- 嫦娥·蟾蜍·玉兔——月亮文...
- 有关月亮的传说由来已久,多以嫦娥奔月为母体而与时演变。嫦娥形象由蟾蜍到玉兔,最后定型为绝代佳丽,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月亮文化影响深远至民俗及文学、绘画等,是...[详细]
- 《江淮论坛》2002年03期
- 在战争的雨雪中重构故乡——...
- 与《诗经》的战争书写类似,熊育群的抗战小说《己卯年雨雪》借抒写战争的伤痛召唤故乡精魂的归来。但小说中的故乡不再是《诗经》里托物起兴的实情实景,而是带有幻觉性质的建...[详细]
- 《肇庆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 白昼中的魔鬼与夜幕下的天使...
- 小说《蓝铃姑娘》借助一个离奇的爱情悲剧,成功塑造了雪松头人蓝铃姑娘的典型形象:具有鲜明的二重性格,集残酷无情的魔鬼与美丽多情的天使于一身。小说深刻剖析了潜藏于蓝铃...[详细]
-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 论明初遗民词人
- 本文尝试把那些由元入明的遗民词人如谢应芳、倪瓒、邵亨贞等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作整体观照。这些词人多为江南苏州、松江、杭州一带的文人,他们词中表现出的对元朝故国...[详细]
-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04期
- “二妙”词中生命意识的解读
- 段克己与段成己乃金元之际著名词人,他们的词作表现为乱世中对自然与生命之美的追寻,具有独特的抒写选择与风格表现,契合风云变幻的时代基调与他们独特的审美志趣,呈现为颇具...[详细]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