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意识夹缝中的黑色幽默——解析电影《鬼子来了》
《电影文学》2012年13期 罗丽; 下载(1046)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姜文电影的接受悖论探究——...
- 姜文是一个有着不同于寻常思维方式的演员和导演,他的电影体现出"导演喜欢、观众不喜欢,观众喜欢、导演却并不认同"的"接受悖论",这是中国影坛极为特殊的现象。姜文的个性气...[详细]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 从《邪不压正》看姜文电影的...
- 在现当代中国电影史上,姜文对电影空间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条自我之路。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在空间的表现上尤为出色,表现出浓厚的"姜式"风格。在姜文的视野里,现实空间具备...[详细]
- 《大舞台》2020年01期
- 电影与建筑的互文性——以姜...
- 电影和建筑都是关于空间的艺术,两者存在内在审美的一致性。互文性作为一种源于文本理论的概念,可以有效地建立电影与建筑的互动。该文应用互文性理论,将姜文的两部作品《阳...[详细]
- 《华中建筑》2020年09期
-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群像剖析
- 姜文电影中将女性身体视觉形象作为迎合大众消费和拉动票房增长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姜文电影中女性人物塑造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了姜文女性人物独特的个人形象,认为影片中女...[详细]
- 《传播力研究》2020年21期
- 讲述中国历史的间离叙事——...
- 迄今为止,姜文执导了6部剧情长片,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备受瞩目。其影片大多参加了国际三大电影节的展映,又高调地谋求商业上的成功,同时,姜文还以艺术上的自我严格要求著称。因...[详细]
- 《长安学术》2020年01期
- 面对历史的“作者表达”——...
- 自1993年执导电影以来,姜文在25年里完成了6部个人色彩浓厚的电影作品。其中,首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让他成功实现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化,并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详细]
- 《艺术广角》2018年06期
- 《邪不压正》:姜文的天真与...
- "我就是为了这口醋,包的这顿饺子。"《邪不压正》的电影一开场,体面的蓝青峰操着一口流利的老北京腔从过去的内务部街5号大院推车走出来,和从美国归来的李天然与他的洋人养父...[详细]
- 《戏剧之家》2018年27期
- 论姜文作品中男性角色的嬗变
- 有"鬼才"之称的姜文是一个善于展现自我的导演,他导演的每部作品中都会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男性角色,这些男性角色的塑造总是与他自身的个性气质、成长经历、精神困境、深度的理...[详细]
- 《戏剧之家》2018年23期
- 你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
- 阳光灿烂的姜文今天我们谈到姜文,说得最多的就是硬汉气质,只要他一出现,浓郁的荷尔蒙气息隔着屏幕都要溢出来了。但在过去五十多年的人生里,姜文不总是这个样子。1973年,姜...[详细]
-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8年08期
- 解构与重建中的非现实影像—...
- 在现当代中国电影史上,姜文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演员,他合作过的导演横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代;而作为导演虽然只有六部作品,但是每一部作品都无一例外地打上鲜明...[详细]
- 《文教资料》2019年36期
- 《邪不压正》:依然姜文和超...
- 姜文在这里给我们一个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再度探究和追问,而这是既很姜文又超越姜文的。故事让狂野的想象有了自己的归宿和约束,而狂野的想象让故事有了不一样的力量。看《邪...[详细]
- 《中关村》201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