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与《当幸福来敲门》父子关系对比
《电影文学》2010年19期 李艳艳 下载(642)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当代中国家庭的缩影——浅析...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亲情关系,它往往会涉及到中国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历代以来,有关父与子题材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学还是...[详细]
- 《当代戏剧》2016年04期
- 《勇敢的心》中的父子关系
- 第68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勇敢的心》讲述苏格兰人对自由的追求。这一主题背后隐含的深层情节结构是对父子关系的表现,影片通过或和谐或冲突的父子关系反思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详细]
- 《名作欣赏》2015年06期
- 舞台上的父子关系——从现实...
- 《窝头会馆》的父子关系、平民视角和底层写实主义容易使人想到高尔基的《小市民》。他们所共同的是"捕捉到了生活的形象,抓住它那日复一日的抑郁而贫困的节奏。"……刘恒的...[详细]
- 《艺术评论》2010年01期
- 从电影《刮痧》中的父子关系...
- 《刮痧》是一部反映中国家庭在美国遭遇文化冲突的典型影片。在影片中,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美国文化中被认为是虐待儿童的行为。影片以刮痧产生的误会为导线,通过荧幕将...[详细]
-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6期
- 论“父子关系”叙事的继承与...
- "父子关系"作为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已然成为电影人反映家庭伦理、社会文化的主要题材之一。电影《乘风破浪》与电影《向日葵》相比,对第六代导演"父子关系"叙事的继承体现在延...[详细]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
- 《老炮儿》与《大鱼》:中西...
- 《老炮儿》和《大鱼》都是以父子关系为主题的电影。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互动诠释,我们可以看到《老炮儿》和《大鱼》在故事讲述方式、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共同之处,即都采取...[详细]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
- 张大磊导演的影片《八月》,以怀旧和文艺的气质描摹了20世纪90年代的生活图景,以生活流的方式细腻地呈现了改制转轨的大时代下,平凡家庭的不安全感。本文选取成长叙事中一以...[详细]
- 《名作欣赏》2018年14期
- 失去归属感的“原乡”文化—...
- 一个家庭中父子关系的和谐象征着当前父辈话语权的强大和先进,子辈以其为模板、为导向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尽力满足主流社会的需求,试图成为原有话语权的继承人。而当家庭中...[详细]
- 《电影文学》2007年23期
- 假象式矛盾消解下的父子关系...
- 女张杨导演总是喜欢用家庭这个概念去承载故事。他导演的电影在家庭这个大范围内不仅书写父子关系,更可以去描绘社会现实,也可以去写入内在情感的东西。对于张杨电影的研究,...[详细]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 漫长的告别:父子关系与美国...
- 彼德·比斯凯德在其著作“《逍遥骑士》、《愤怒的公牛》:‘性—毒品—摇滚乐’的一代是如何拯救好莱坞的”(Simon&Schuster出版社)中指出,六七十年代(即“19...[详细]
- 《世界电影》1999年06期
- 从“背叛”到“认同”——电...
- 作为电影中常见的主题,“父与子”已然成为血缘关系中最具有典型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可观的意义生产力。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中,父子关系出现了背叛、寻找、认...[详细]
- 《电影评介》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