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特征研究
《大气科学》2016年02期 苗春生;徐方姝;王坚红;余钟奇;高义梅;张旭; 下载(108)被引(7)


相关文章推荐
- 江淮暴雨低涡的演变特征分析...
-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当代(1995—2005年)气候背景下江淮暴雨低涡的时间变化进...[详细]
- 《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18期
- 一次中亚低涡的动力热力结构...
- 利用NCEP再分析1°×1°资料对2009年9月4-7日造成新疆西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中亚低涡的动力热力三维结构及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低涡的发生、发展机理。结果表明...[详细]
- 《高原气象》2015年06期
- 中亚低涡研究若干进展及问题
- 中亚低涡是造成新疆暴雨、短时强降水、冰雹、持续低温的重要影响系统之一。本文从中亚低涡定义、时空分布特征、生命史、活动规律及其对新疆极端天气的影响,以及低涡环流配...[详细]
- 《沙漠与绿洲气象》2015年05期
- 一次浅薄低涡暴雨过程数值模...
- 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7月27日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次6 h累计降水226 mm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过程的浅薄低涡移动演变和动力结构、...[详细]
- 《气象》2014年01期
- 一次中亚低涡中期过程的能量...
- 中亚低涡是中期时间尺度(4天以上)的对流层深厚切断低压系统,也是造成新疆暴雨(雪)、持续低温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之一,对其形成、维持和减弱的能量特征还不十分清楚。利用美...[详细]
- 《气象学报》2014年01期
-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
-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详细]
- 《应用气象学报》2012年03期
-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及致洪...
- 利用1996—2005年近10年的MICAP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华南地区的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统计研究,给出影响低涡活动的频率、集中生成地、移动...[详细]
- 《气象》2007年01期
-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及致...
- 利用1996~2005年4~9月的MICAPS和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和统计、平均合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详细]
-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S1期
- 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
- 采用MM5高分辨率模式,对1999年6月26日至7月1日出现在江淮流域的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梅雨锋与低涡关系密切.锋面在750hPa左右强度最大;锋面...[详细]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1期
- 青海低涡的统计分析及对内蒙...
- 青海低涡是青藏高原夏季主要低值系统之一 ,一部分低涡变性东移后 ,可影响高原东北侧大部分地区 ,直至影响到内蒙古中西部。文章对青海低涡的天气气候特征、垂直结构及东移变...[详细]
- 《内蒙古气象》2004年04期
-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
-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详细]
- 《气象学报》200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