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模拟研究
《大气科学》2001年06期 张仁健,王明星 下载(276)被引(20)


相关文章推荐
- 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和大气...
- 建立了一个全球二维纬向平均化学模式,模式包括了从90°S到90°N,从地面到20km高度的大气。模式中应用的流场来自根据加热率计算得到的剩余环流。模式化学部分包...[详细]
-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年01期
- 1992年大气甲烷增长速率异常...
-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 ,模拟了甲烷、一氧化碳和OH自由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长期变化 ,对 1 992年大气中甲烷增长速率突然下降这一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如平流层O...[详细]
- 《大气科学》2000年03期
-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
-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详细]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
- MOZART-2对欧洲地区对流层臭...
- 运用新建立的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与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CAM2的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地面和对流层O3浓度(注:本文中浓度均指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详细]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2期
- 影响上海的一次沙尘过程WRF...
- 利用完全耦合大气化学模式WRF-Dust(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Dust)对2011年5月1~4日影响上海地区的一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对...[详细]
- 《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 MOZART-4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东...
-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WMO全球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的观测资料和TOMS、MODIS卫星观测资料,对MOZART-4大气化学输送模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O-ZART-4对东亚地...[详细]
- 《高原气象》2013年02期
- 我国对流层臭氧增加对气温的...
- 利用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对流层臭氧的产生、分布和对辐射传输、地表温度、气温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模拟发现:对流层中臭氧的增加基本使大气顶晴空辐射强迫...[详细]
- 《高原气象》2003年02期
- 美国WRF模式的进展和应用前...
- RF(WeatherResearchForecast)模式系统是美国气象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 ,2 0 0 4年 6月对外发布了第二版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这个模式采用高度模块化...[详细]
- 《气象》2004年12期
- 非线性大气化学动力学方程组...
- 大气化学模式中描述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是一组高度耦合、刚性、非线性的常微分方程组,高效精确的计算方法在空气质量模拟预测、气候化学相互作用研究中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求...[详细]
- 《气象科学》2010年04期
- 中国及邻近地区污染排放对对...
- 利用双向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研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人为污染排放引起对流层臭氧变化和产生的辐射强迫。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含量的影响有明显的...[详细]
- 《大气科学》2005年05期
- 大气臭氧垂直分布变化的模拟...
- 利用包括垂直平流、扩散和化学过程的一维平流层—对流层的大气化学模式,通过增加NO_x 的地面源,发现由于 NO_x 地面源的增强,引起对流层下部臭氧浓度增加,夏季臭氧浓度的增...[详细]
- 《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