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年05期 矫瑞森;


相关文章推荐
-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 一、"鬼"不少人吃惊恐怖片《幽灵人间》(2001)出自许鞍华之手,多半因为它和许氏"重要作品"(譬如《千言万语》《女人,四十》、"天水围"姊妹篇、《黄金时代》等)在形式上大相径...[详细]
- 《南方文坛》2019年04期
- 许鞍华电影的日常生活审美
- 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消费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生活的渗透,人们日益重视在艺术创作中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尤其是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电影创作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详细]
- 《电影文学》2019年12期
- 许鞍华电影中的空间呈现与边...
- 许鞍华电影中的空间呈现是其影片中边缘叙事的一部分。其影片中的空间首先在形态上表征着边缘人群的处境。局限性空间与边缘人群的受困,开阔性空间与边缘人群的自由,边缘空间...[详细]
- 《华文文学》2018年04期
- 论新世纪以来许鞍华电影中的...
- 许鞍华的电影历经多种风格的变换,但始终贯穿在作品中的对底层人和事的人文关怀却不曾改变。她的电影对底层个体生存价值与命运进行表述,以一种纪实风格呈现普通小人物的真实...[详细]
- 《电视指南》2017年17期
- 许鞍华电影中的情感与认同
- 从1979年独立执导第一部电影起,三十多年来,许鞍华始终在电影这方园地中耕耘不息,如今年近七十的她俨然成为华语电影界最知名、最成功的女性导演,即便放在世界影坛,她亦是凤...[详细]
- 《艺术广角》2017年03期
- 传统女性坚守的平淡生活——...
- 许鞍华作为女性电影导演,在其电影中也更多的关注女性,关注生活中的平淡细节。始终坚持小众文艺电影的创作方向。本文选择她四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影来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许鞍...[详细]
- 《北方文学》2017年02期
- 当代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文艺...
- 导演许鞍华向来喜欢用现实主义的笔墨进行创作,影片《桃姐》讲述的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实的香港故事,叙事格调温婉、自然。借助于影片创作者风格化内敛克制的镜语叙述,展示出...[详细]
- 《艺术品鉴》2017年05期
- 许鞍华
- 许鞍华香港导演。生于辽宁鞍山。50年代迁居澳门。曾就读于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专修比较文学,197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学院学习。1975年返港,担任胡金铨...[详细]
- 《电影画刊》2017年03期
- 试析许鞍华电影中多种女性人...
- 许鞍华一直是关注度和好评度极高的香港女导演,在商业利益和主流社会的制约下,依然坚持自我意识的表达,用独特的女性情怀塑造了女性眼中的多种女性人物形象,在以父权主义为主...[详细]
- 《明日风尚》2017年13期
- 浅析许鞍华电影中的文化意味
- 香港电影创作的基本语境是以类型电影主导的,文艺片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属于文艺片,故本文选取许鞍华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结合许鞍华具体电影作品...[详细]
- 《明日风尚》2017年07期
- 许鞍华:明月此时有
- 许鞍华,一个自带标签的名字。提到她,我们总是很容易联想到"女性""文艺""新浪潮"等关键词。年过七十的她,几乎全程见证了香港电影几十年间的风云变迁。最近献礼香港回归20周...[详细]
- 《齐鲁周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