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学性”的思考方法——挑剔《解构孙绍振》兼论孙绍振的美学思想
《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5期 蔡福军 下载(198)被引(7)


相关文章推荐
- 从一个“吃”字看到民族无意...
- 【推荐理由】孙绍振不满足于把幽默固定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追求是把幽默和民族文化深层心理的探索结合起来。他的幽默以歪理歪推见长,但是信手拈来的文献却是经典的。除了中国...[详细]
- 《名作欣赏》2008年23期
- 情感逻辑:自由与规范——论...
- 在逻辑性的论述架构内,孙绍振的文学研究,强调文学情感的独特性和奇异性,同时周密地论证了作为文学的情感,总是为种种文类所约束和规范。这表明,孙绍振推崇审美的诗意、自由...[详细]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 回到文学本身:双重解构与多...
- 从表面上看,孙绍振似乎老是在转换话题和课题研究,我们从那篇带有文献性质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算起,近30年来,从文学本体论研究到变异、错位范畴研究到幽默理论研究和实...[详细]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
- 漫不经心的自由和冒险──孙...
- 1975年大学毕业留校,成了孙绍振的弟子。现在他已经不把曾为吾师之事当作一回事,“亦师亦友”是他的理想境界。二十多年来,他最深刻的印象,他的语言、行为、灵魂总是...[详细]
- 《文艺争鸣》2000年05期
- 以思辨与激情来挑战──孙绍...
- 一 孙绍振先生对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情有独钟。他总是不满足于证明“一切的天鹅都是白的”,信奉“一切的天鹅并不一定都是白的”这样的证伪命题可能更有价值。这位至今仍...[详细]
- 《文艺争鸣》2000年05期
- 在幽默与严谨中漫游──孙绍...
- 作为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无疑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而作为一位诗人和作家,孙绍振出过诗集,写过小说,现今又跃马闯入散文领域频试身手。《面对陌...[详细]
- 《福建学刊》1998年02期
- 智者的理论——孙绍振的思想...
- 为自成理论体系的(这在当代只有少数人做到了)文艺美学家、幽默理论家孙绍振教授写评论,一直使我感到为难,以致我几个月来都无法下笔。为难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与孙绍振之间有深...[详细]
- 《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4期
- 和孙绍振聊天
- 毕业留校,孙绍振成了我的指导教师。那一天,我毕恭毕敬地去了,照惯例请他给开些必读书目。谁知话还没说完,他就一口堵了回来:“看什么书!有空来跟我聊聊天就可以了。”瞧他那...[详细]
- 《文学自由谈》1986年06期
- 豁达智性和幽默艺术的融合—...
- 孙绍振先生当年以“三个崛起”而崛起于中国文坛,在相当长时期内,他是中国先锋诗论的头面人物,与谢冕先生一道,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年代冲锋陷阵。那些年孙绍振先生意气风发,激...[详细]
- 《山花》2005年12期
- 孙绍振散文论
- 以文学评论闻名的孙绍振是较早“客串”散文写作的学者之一,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幽默散文恰恰是“反学者”式的。比之时下盛行的讲究“雅趣”的学者散文,他的文风别具一...[详细]
- 《阅读与写作》2008年09期
- 具有茂盛创新意识的“跨界达...
- 孙绍振是我国当代文艺领域重量级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创刊于1946年,长期对文艺思潮、文艺现象、文艺动态进行及时充分的跟踪与反映。本文通过内部数据系统,检索出《人民...[详细]
- 《学术评论》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