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
《当代电力文化》2014年09期 徐耀强 下载(156)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论革命纪念日对政治认同的建...
- 纪念日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对历史记忆的共同回忆与重复弘扬来传播文化。革命纪念日与执政党建立、成长与壮大的重要结点密切相关,是一个族群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见证。中国...[详细]
- 《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11期
- 符号和形象——以新中国7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成长为世界强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政治符号的国庆纪念日扮...[详细]
- 《新闻传播》2020年01期
- 节日、纪念日与法律:日本节...
- 现代民族国家往往通过法律、法规或行政规范等方式,形塑其国民的节假日体系,从而科学有效地影响和管理国民的社会生活。日本将民族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相融合,建立并实施了相...[详细]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九月的主要纪念日、宣传日
-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详细]
- 《求知》2010年09期
- 节日纪念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
- 节日纪念日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对于培养大...[详细]
- 《神州》2013年03期
- 9月纪念日由来
-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天皇向日本和全世界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3日,日本于南京...[详细]
- 《科学生活》2008年09期
- 纪念日,不仅为了纪念
- 我们总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是为了避免遗忘,如春分日的竖蛋传统,能领略那逐渐式微的国粹。是为了给生活一点期待,就像天气和暖,要有风筝节来满足孩子们放纸鸢的愿望;...[详细]
- 《当代教育家》2015年04期
- 11月纪念日由来
- 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彼得堡工人和士兵举行起义,组成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详细]
- 《科学生活》2008年11期
-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孙中...
- 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近现代中国英雄、领袖等个人崇拜现象的形成都有其具体的历史原因。孙中山崇拜是现代中国最为明显的崇拜现象之一,影响着整个20世纪上...[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5期
- 10月纪念日由来
- 10月1日: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详细]
- 《科学生活》2008年10期
- 让历史纪念日成为文化传承的...
- 历史节庆内涵丰富,具有重大教育意义,在重要历史节庆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民众参与到认知历史、建设国家的过程中来,使之成为历史自信的助推剂。提升公众对重大历...[详细]
- 《人民论坛》201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