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浅议诗歌教学中音乐的运用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详细]
- 《中学语文》2017年06期
- 哪里有歌就走哪里
- 哪里有歌唱的就走哪里,我为下一步定下了这样的主题。我深知自己是个常常需要表达的性情中人。我常以爱情和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也需要歌唱,可我不是个擅长歌唱的...[详细]
- 《高中生之友》2006年Z4期
- 三年不知肉味
- 圣人孔夫子在齐国听到美妙绝伦的《韶》乐,由衷感叹道:想不到《韶》乐如此让人神迷,我身陷其中,简直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啊。圣人三月不知肉味,那是一种精神享受——忘了物欲,忘...[详细]
- 《中学生百科》2013年33期
- 假如地球是方的……
- (这可说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社会随笔。下面先掰开来具体说说,并不按大层次来说。最后从大层次(即整体思路)上说说。)一则学农故事,颇有让人"三月不知肉味"之"功力"。...[详细]
- 《中学语文》1997年08期
- 文言文新解,看完整个人都不...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解:时习通"实习";说通"悦"。译文:学业结束后就要实习了,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因为实习后不但不用交学费了,而且经济上不久就能独立了。君子不重则不...[详细]
- 《意林(少年版)》2015年09期
- 音乐之声
-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那样物质匮乏的时代,能三个月吃肉都不觉得香,可以想见那个《韶》乐的魅力,从而我们也可以想见音乐的魅力。音乐,是那样一种奇妙的旋律,能不...[详细]
-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2年19期
- 孟先生的选择题
- 相对于孟,我更喜欢孔。孔是个有趣的“子”——热爱生活,讲吃讲穿,时常发点牢骚包括背后讲人小话儿,他还是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喜欢高雅音乐,也喜欢流行音乐,听得兴起摇头晃...[详细]
-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7年03期
- 水浸木头烂
- 我小时候,盼过年。那时,我常穿姐姐们穿不上的"二手货"或"三手货",上面少说也要盖着五六块补丁。过新年,我便有希望"尝新",能穿上一条新裤子,或一件新外套,或一双新鞋子。只...[详细]
-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年Z1期
- 用音乐艺术构筑完美的心灵和...
- 关于音乐的美以及对人的教育和熏陶,古今中外曾有过许多论述。我国古代著作《论语》中,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典型描绘;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详细]
- 《吉林教育》2009年28期
-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体验和实践者。音乐教育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其独特性。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音乐的魅力可见一斑。音乐本...[详细]
- 《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3期
- 孟先生的选择题
- ①相对于孟,我更喜欢孔。孔是个有趣的“子”——热爱生活,讲吃讲穿,时常发点牢骚包括背后讲人小话儿,他还是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喜欢高雅音乐,也喜欢流行音乐。听得兴起摇头...[详细]
- 《当代学生》2006年Z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