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繁简适宜 各尽其妙
《当代学生》2011年10期 乐燎原; 下载(29)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论繁简——文学的美学观之一
- 关于文学语言表现的繁简问题,由于对繁简的理解不同,历来老是争论不休。我现在想从文学创作的构思、表现出发,提出我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混淆概念的情况,约有以下三种:[详细]
- 《运城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 修辞学上之繁简问题及其例徵
- 文之繁简(?)何自定乎?自乎共文之需要而已。其文宜繁也,简之则不足以成其美;其文宜简也,繁之则适足以形其累。故繁简之例,不可不知;而繁简之说,亦不可不辨也。今先徵繁简之说...[详细]
- 《河南大学学报》1934年03期
- 繁简诗选
- 山与海飘过山丘一只信鸽天地悠悠穿越海峡漫卷飞花跌宕堤涯林花匆匆载不动如许的哀愁时不我与日月不待的倥偬山有山的距离海有海的星空你有你的存在感我有我的意识流一瞬沧海...[详细]
- 《重庆与世界》2018年24期
- 说文章繁简
- 文章繁简之说,大约在后汉时已经有了。班固讥讽傅毅,说他“下笔不能自休”(见曹丕《典论论文》),就是崇尚简要,反对文章繁冗的一例。后世许多重要的文论作者,对这问题...[详细]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2年...
- 繁简有致 形神无痕——《敲...
- 文章不足四百字,却叙写得繁简有致,表现形神无痕。神旨无痕。你看:“古老的铜钟”记载着“历史”的故事,“白发的老人”传承着“历史”的精神,“年轻的校长”延续着“历史”...[详细]
- 《写作》1999年10期
- 评顾炎武的《文章繁简》兼论...
- 引言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九中有篇谈文风的文章,题名《文章繁简》。这篇文章涉及到作者的文学思想、明清时期的文坛风气以及创作方法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准备就这...[详细]
-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
- 繁简汉字的时代意义
- 學——学从前,"学"是让脑子厚实:现在,"学"是蜻蜒点水。魚——鱼从前,大多数鱼在水里:现在,大多数鱼在盘里。義——义从前,"义"是我的头上有神明;现在,"义"不关我事,去他的。...[详细]
-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4年09期
- 真心真情真话——《人生五十...
- 人生是一部书。一个人一生的历程,就是书写"人生"这部书的过程。当然,每个人写就的人生之书不尽相同:或长,或短;或繁,或简;或巨,或细……伟大的写就伟大,平凡的书写平凡,一生...[详细]
- 《大家》2009年06期
-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之“繁...
- 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繁简》篇中推崇文无繁简,惟得其宜的思想,提出了文忌"义失之赘""辞失之芜",又忌"过简而文反不畅",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活动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篇论文...[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20年12期
- 由野史材料探入“文学现场”
- "回到文学现场"这句话究竟起于何时怕是需要加以考证的了,它最初的用意无非是为从头审视以往的文学提供一个结实的起点。研究文学史,原是一件需贴近已逝的事物去触摸故人灵魂...[详细]
-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 有违初衷的《辨析》
- 有违初衷的《辨析》李祥鹤《语文建设》杂志在1995年新年伊始就刊出了《繁简、正异字辨析》一文。据说“繁简关系上易发生错误的主要是由于同音代替而形成一对多关系的那...[详细]
- 《汉字文化》199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