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运河之利
- 通常认为,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端,地势由西向东逐级降低,所以境内的巨江大川,多为西东走向,而天然缺乏南北纵向的大河流。在古代中国,大型物资运输,人力与畜力无法胜任,唯有依...[详细]
- 《文史天地》2021年11期
- 奔牛堪称“江南运河第一河口...
- 结合考古与文献双重证据,把江南大运河的开凿时间由春秋夫差上溯到大禹与新石器马家浜文化时代,指出上古时期常州以东有天然湖面可行舟,真正要人工开凿的运河水道是镇江至常...[详细]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年06期
- 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活态利用最好的人工河流。它奔流千年,催生城市文明,滋养两岸人民,融汇南北风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标志。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详细]
- 《唯实》2021年03期
- 无锡运河码头遗存的历史追溯...
- 运河码头是大运河文化重要的历史遗存和标志性空间。无锡运河码头起源于三千多年前古运河的开凿,发展于隋唐至明清时期漕运的盛行,兴盛于民国初期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源远流...[详细]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
- 科学技术视角下江南运河镇江...
- 江南运河镇江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运河地势最高、开凿与通航难度最大的河段。镇江先民开凿运河时采取主航道与支航道相互配合的方法,开凿引河济运,体现了改...[详细]
- 《镇江高专学报》2021年04期
- 让千年运河流动起来 听75岁...
- 十五年前,三位平均年龄达79岁的老人——罗哲文,郑孝燮,朱炳仁(并称"运河三老"),他们用近十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宏伟的"flag"——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详细]
- 《新闻文化建设》2020年17期
- 以诗证地 运河与城市在诗歌...
- 常州古运河孕育了常州城市文明,当下常州古运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文生态失衡。常州古运河与英国泰晤士河在见证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似性。英国诗人斯宾塞、华兹华...[详细]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06期
- 北运河的记忆——北运河的历...
-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河北省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详细]
- 《档案天地》2020年06期
- 作为工程技术遗产的运河
- 运河是人类历史上的人工工程。作为文化遗产,无论是历史表述还是文明交流的原真性都值得珍惜和传承,其中技术因素尤其重要。在联合国遗产体系里,运河遗产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技...[详细]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 绍兴运河园的文化价值与建设...
- 浙江省绍兴市浙东运河水环境整治从2002年开始,经过一年建设建成了绍兴越城区、柯桥区交界段的"运河园"。2006年年底,"运河园"工程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金奖;...[详细]
- 《中国水利》2020年20期
- 一条运河 一带文化 美丽天...
- 从古至今,航运一直是交通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古时候,交通闭塞,道路不通畅,开发水上交通要道就成了重中之重。水运不仅能承担更多的物资运输,还能加快运输速度,运河贯通南北...[详细]
- 《炎黄地理》2020年04期